「那時,法利塞人去商討怎樣在言談上叫耶穌入圈套。他們遂派自己的門徒和黑落德黨人到他跟前說:「師傅,我們知道你是真誠的......」(瑪22:15-21)(10月22日)
聖經:瑪 22:15-21
釋經
15-17節:給凱撒納稅,可以不可以
15那時,法利塞人去商討怎樣在言談上叫耶穌入圈套。16他們遂派自己的門徒和黑落德黨人到他跟前說:「師傅,我們知道你是真誠的(希臘文:alethes),按真理教授天主的道路,不顧忌任何人,因為你不看人的情面(希臘文:ou gar blepeis eis prosopon anthropon)。17如今請你告訴我們:你以為如何?給(希臘文:dounai)凱撒納稅,可以不可以?」
「那時,法利塞人去商討怎樣在言談上叫耶穌入圈套」(15節)。他們在12:14也企圖這樣做。他們知道耶穌是難以對付的敵人,所以總想避免不成功的對峙。我們可以想像他們提出、修飾和放棄不同的問題,直至找到一個是沒有答案的。
「他們遂派自己的門徒……到他跟前」(16節)。法利塞人派自己的問題去問耶穌。如果這些門徒──外行人──可以佔耶穌的上風,那麼,門徒的低微地位會增加他們的勝利。如果門徒未能佔耶穌的上風──不大可能考慮到他們那極好的問題──法利塞人本人也不會感到尷尬。對法利塞人而言,這是一個好策略的行動,但也是懦弱的。
「和黑落德黨人」(16節)。我們對黑落黨人的認識不多。只有這裡以及谷3:6; 12:13提過,而世俗文學更從沒有記載。他們的名稱暗示他們支持黑落德王及他與羅馬人的聯盟。這使他們與法利塞人產生衝突,因為他們與黑落德的關係並不愜意,亦因納稅的問題而不滿他。但是,這次法利塞人與黑落德黨人因反對耶穌而聯合一起。
「師傅,我們知道你是真誠的(希臘文:alethes),按真理教授天主的道路,不顧忌任何人,因為你不看人的情面」(16節)。提問者以恭維的話作開場白,告訴耶穌他是真誠的,他的教導是可靠的,而他不會為了迎合權勢而限制自己的教導。這裡是諷刺的,因為他們的意向只是「奉承耶穌。」這可達到兩個目標。首先,他們承認耶穌的特別地位,藉此可以避免疏離在場聆聽的群眾。他們似乎是得體和恭敬的,看來只是就一個擾人的宗教問題而向權威尋求忠告。其次,這樣奉承可能使耶穌降低他的防衛,使他容易受攻擊。諷刺的是,他們原本想利用討好的說話作為縱控的技倆,但事實上,他們所講的卻是真的。耶穌是真誠的。他的教導是可靠的。他不顧忌有權勢的人。
「可以不可以?」(17節)──換句話說,它是否符合梅瑟法律?他們承認耶穌是偉大師傅的地位,是為了迫使他回答他們的問題。
「給凱撒納稅,可以不可以?」(17節)。問題中的稅項是指人頭稅,即猶大於公元六年成為羅馬行省後初次實施的稅項。人頭稅比關稅導致更多的反對,部份原因是繳納關稅的人可看到實際的益處,即他們獲准運輸和接收貨物。但是,人頭稅並沒有跟可見的利益連繫,它純粹消失於君王的錢箱裡。儘管繳納的金額不是高得令人受不了,但也非微不足道。稅款是一個德納,即一般工人的一天工資(相等於今日的100美元)。
另一個問題是,人們要用一個德納的錢幣來納稅,而這錢幣則刻有凱撒像和「提庇留凱撒,神聖大司祭奧古斯都之子」這句話。猶太人認為雕刻的圖像是崇拜偶像的,而銘文是褻瀆的,所以納稅的問題實際上是宗教問題。然而,德納是猶太人普遍使用的貨幣,唯有熱誠者才避免使用。耶穌在比喻中也提及德納作為工人一天的工資(20:2)。正我們將會看到的,當法利塞人拿出一個刻有凱撒像的錢幣時(22:19),德納經已是隨手可得的錢幣,連嚴謹虔誠的宗教人士也普遍使用。
瑪竇是在初世紀末撰寫本福音,而當時的猶太領導階層主要由法利塞人組成。他們與耶穌之間的辯論直接轉移到瑪竇的教會與會堂之間的辯論。此外,瑪竇可回望公元70年的災難性的叛亂,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徵收人頭稅所導致的。羅馬人對該次叛亂的反應,就是毀滅聖殿、耶路撒冷城,以及當地的大部份居民。
「給(希臘文:dounai)凱撒納稅,可以不可以?」(17節)。他們利用doumai這個字來降低他們有納稅的法律義務的重要性,使人聽來是他們被要求捐獻給一個有問題的基金似的。
當然,提問者給耶穌精心製作一個只容許回答「是或否」的問題。他們的目的是要限制耶穌的選擇,好使他沒有選擇的餘地,唯有以損害自己的方法來回答。如果耶穌回答納稅是可以的,他便會使群眾疏遠他,因為他們憎恨納稅和那個錢幣。如果他說不可以納稅,羅馬人便會因他煽動群眾而拘捕他。無論怎樣,耶穌都會輸掉,而他的敵人獲勝。
18-21節:這肖像和名號是誰的
「18耶穌看破他們的惡意,就說:「假善人,你們為什麼要試探(希臘文:peirazete)我?19拿一個稅幣給我看看!」他們便遞給他一塊『德納』。20耶穌對他們說:「這肖像和名號是誰的?」 21他們對他說:「凱撒(希臘文:Kaisaros)的。」耶穌對他們說:「那麼,凱撒的,就應歸還凱撒(希臘文:ta Kaisaros Kaisari);天主的,就應歸還天主。」
「耶穌看破他們的惡意,就說:『假善人,你們為什麼要試探我?』」(18節)。耶穌重塑他們的對話,使人注意他們的技倆;表面看來是一般施與受的辣彼的言論,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這是魔鬼的代理人另一次給耶穌的誘惑(參閱4:1-11)。它的目的是損害耶穌。
惡意(希臘文:ponerian)一詞也可翻譯為凶惡(6:13)。試探(希臘文:peirazete)一詞也可翻譯為「誘惑」。這是用來形容耶穌開始傳教前受魔鬼試探的同一個字。
「『拿一個稅幣給我看看!』他們便遞給他一塊德納」(19節)。梅瑟法律禁止雕刻的肖像。法利塞人和黑落德黨人是在聖殿,即聖地的範圍內詢問耶穌的,而他們們從口袋裡取出上面刻有肖像、褻瀆天主的錢幣。這個行動揭露他們──而不是耶穌──才是欺騙人的、虛偽的妥協者。時常攜帶著凱撒的錢幣的,正是他們,而不是耶穌;袋著凱撒肖像的,正是他們;他們經已接受外教的制度。按照標準,耶路撒冷居民寧死也不容許進入耶路撒冷,但他們竟帶著刻有凱撒肖像的錢幣。那些憎恨凱撒肖像的人,以致把錢幣視為例外,唯一的原因是他們太重視金錢。
耶穌問:「這肖像(希臘文:eikon)和名號是誰的?」(20節)。這個德納當然刻有凱撒的肖像並屬於凱撒。法利塞人的門徒回答說:「凱撒的,」「這是歸屬屬格……顯示凱撒的擁有權──而耶穌會緊握這一點。他們回答了他們的一半問題:他們在這錢幣中擁有另一人的財物。難道物歸原主是錯的嗎?。錢幣是凱撒的政府的工具──受凱撒的控制──其價值亦由凱撒訂出。它之所以供人使人,只是因為凱撒命令鑄幣廠鑄造,由庫房分配。這是凱撒的王國的一個組成部份。
「那麼,凱撒的,就應歸(希臘文:apodote)還凱撒」(21節)。「歸還」(21節)與那些詢問耶穌的人在17節所用的 "doumai" 一字有關──但「歸還」使人注意到這個錢幣是來自凱撒。錢幣刻有凱撒的肖像,是他的王國的一部份,所以適宜把它歸還凱撒。身為公民(甚至是子民──正如大多數猶太人一?),我們對國家負有責任──遵從法律和納稅(羅13:1-2)。沒有人應該以為,如果他從服人的法律,納稅,或同意接受任何負擔,就是事奉天主少一點。其中的例外,就是當人的法律與天主的旨意產生衝突,這時候,我們便要服從天主。
「天主的,就應歸還天主」(21節)。我們是按天主的肖像(eikon)而受造(創1:26-27)。我們懷天主的肖像,所以適宜把我們自己歸還天主──我們所有的一切和我們所是的一切──因為天主創造我們,而我們是天主的國的組成部份。
耶穌沒有把世界分為兩個同等的王國。他清楚闡明我們對凱撒的義務跟我們對天主的義務之間的界限。他的答案承認我們對國家的義務,但肯定我們對天主有更大的義務。刻有凱撒肖像的錢鈽可能屬於凱撒,但一切事物(錢幣、凱撒、羅馬、地球、宇宙)都是來自天主,受天主的統治。凱撒的王國不過是天國的領域之內的一小點。凱撒的王國的日子是有限的,但天主的國度卻是永恆的。
這種對天主最終統治的理解是隱藏在猶太人對他們與羅馬的關係的背後。按照猶太人的宗教思想,外國的君王唯有藉天主的准許可向以色列執政。人們可以給凱撒納稅,因為這是藉著天主的旨意而凱撒可以統治。當天主選擇解放祂的人民時,凱撒的勢力將為他毫無幫助。
「他們聽了大為驚異」(22節)。向耶穌詢問的人知道自己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來設立陷阱,讓耶穌不能逃脫。他們知道自己如何小心翼翼地設計他們的問題。他們記得習練如何使耶穌陷於困境。他們的問題代表他們最有才智的人所作出最大的努力。這問題結構緊密,是沒有漏洞的。現在,他們看到耶穌,雖然沒有機會準備,但也能毫不費力地解決。難怪他們大為驚異。
他們離開他走了,因為他們再不能做什麼──除了舔自己的傷口並準備下一次機會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