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第三主日 (舉行候洗者考核禮)

「那時候,耶穌來到撒瑪黎雅的一座城,名叫息哈爾,靠近雅各伯給他兒子若瑟的莊田;在那裡有「雅各伯井」。耶穌走累了,就順便坐在井旁;那時,大約是第六時辰......」(若4:5-42)(3月12日)

聖經:若 4:5-42

釋經

背景

耶穌本來從猶太往加里肋亞去,不一定要經過撒瑪黎雅(Samaria);因為尚有其他的路可走,如由耶里哥過約但河,沿河北行也可到達加里肋亞。不過經過撒瑪黎雅是一條最普通的近路,故此耶穌選了這條路。耶穌從他所在的貝特商以南,上了阿克辣巴(Akraba)的山地,而進入舍根(Shechem)協根的平原(即以後所稱的撒瑪黎雅平原)。撒瑪黎雅城就建在這平原西北的山上,是古時北國以色列的京城,在當時稱為色巴斯忒特(Sebaste),現今阿剌伯人還保存此古名叫做色巴斯鐵(Sebastye)。

耶穌到了息哈爾,離此村約半公里有一口「雅各伯泉」,或「雅各伯井」,這井約有三十多公尺深。從這井向東北看,可見到赫巴耳山,向西南望,可見到革黎斤山(申27:4,11-13;蘇8:33)。聖祖時代的古城舍根(創12:6; 48:22;蘇24:32;民9章;列上12章等)即在撒瑪黎雅城西北約十公里處。可見耶穌所到的地方都是瀰漫著宗教歷史的色彩,尤其是與聖祖時代有重要關係的紀念地方(創12:6; 33:18; 34:4; 37:12; 48:22;蘇24章等)。

撒瑪黎雅人和猶太人在宗教問題上,自古以來就結下了不解的仇恨。原因是當公元前721年北國被亞述王撒爾貢(Sargon)消滅後,大部分的人民都被充軍異地,只有少數的人民留居在故鄉。他們和那些由外方移來的民族互通婚姻,遂形成一種混血民族,他們的宗教因而成了一種混和式的宗教。這種形式的宗教造成了猶太人與撒瑪黎雅人的分裂。因此當他們由巴比倫充軍歸國後,堅拒撒瑪黎雅人參加修建聖殿的工作,但撒瑪黎雅人不甘受此侮辱,遂決意要破壞他們修建聖殿的工作,以圖報復,便在波斯朝廷控訴猶太人,惜朝廷的努力,終於阻止了修建聖殿的工作。

自從公元前第四世紀撒瑪黎雅人和猶太人在宗教問題上分裂後,便各自為政,撒瑪黎雅人極力主張崇拜天主的真正地方,不是達味和撒羅滿所選擇的熙雍山(Mt. Sion),而是遠在他們以前,三位先祖亞巴郎、依撒格、雅各伯所選擇的革黎斤山(Mt. Gerizim)。他們之所以如此主張,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只認梅瑟五書為「聖經」,其他經典都不能和梅瑟五書有同等價值;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報復之心。

以上所述,全是為幫助讀者明瞭本章所記述的事。這事是一件歷史上的事蹟,是聖史曾親眼看到而加以記述的。至於耶穌和撒瑪黎雅婦人的對話,我們毫不懷疑,做耶穌愛徒的若望,或是詢問了自己的老師,或是詢問了那位撒瑪黎雅婦人,才有如此確實的記載。他把當時的一切情形,描寫得如此詳細,絕對不是一件憑空捏造的事實。他所描寫的,都是他所看見,所聽見的。

5-10節:耶穌經過撒瑪黎雅「雅各伯泉」

「5於是到了撒瑪黎雅的一座城,名叫息哈爾,靠近雅各伯給他兒子若瑟的莊田,6在那裡有「雅各伯泉」。耶穌走累了因行路疲倦,就順便坐在泉傍;那時,大約是第六時辰。7有一個撒瑪黎雅婦人來汲水,耶穌向她說:「請給我點水喝!」8那時,他的門徒已往城裡買食物去了。9那撒瑪黎雅婦人就回答說:「你既是個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黎雅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瑪黎雅人不相往來。10耶穌回答她說:「若是你知道天主的恩賜,並知道向你說:給我水喝的人是誰,你或許早求了他,而他也早賜給了你活水。」

為什麼有時稱那泉為井? ── 因為按古時的傳授是雅各伯挖成的,故稱為井;又因為那裏裡面的水是自然湧出來的,故又稱為泉。聖史若望還如在1:39一樣,記述「那時大約是第六時辰」(即中午),又描寫耶穌的疲倦狀態說:「就順便坐在泉傍」。我們不要忘記這行路疲倦了的耶穌,就是若望所極口頌揚的永遠天主的聖言。

7節「有一個撒瑪黎雅婦人……」:不是說這婦人是撒瑪黎雅城裏裡的人,因為從「雅各伯泉」到撒瑪黎雅城相去有十餘公里以上,她不能從那麼遠的地方來打水,也不能那麼迅速地再回城,又那麼迅速地再回到耶穌那裏(28-30節)。這只是說她是屬於撒瑪黎雅民族的一個婦女。不論這婦人的品行是多麼放蕩,她的生活是多麼不道德,但她對於撒瑪黎雅人和猶太人在宗教問題上的關係,卻知道得非常清楚(德50:25)。

這婦人並無意拒絕耶穌要水喝的這點小事,只不過願意這個猶太人知道,向她要水喝的人是與他勢不兩立的敵人。至於這婦人怎樣認出耶穌是猶太人來,這或許是由於耶穌所著的服裝,也許是由於他說話的口音而看出來的。耶穌回答撒瑪黎雅婦人的話,非常美妙:「若是你知道天主的恩賜賞賜」(10節),意思是說:如果你知道向你要水的這人,是降生為人的天主子,以色列人所久已期望的默西亞,你一定先向他要求活水喝了。

11-12節:難道你比我們的祖先雅各伯還大嗎?

「11那婦人問說:「先生,你連汲水器也沒有,而井又深,你從那裡得那活水呢?12難道你比我們的祖先雅各伯還大嗎?他留給了我們這口井,他和他的子孫以及他的牲畜,都曾喝過這井裡的水。」

「活水」二字(如3:3的「由上」二字)含有雙關的意思:

1、是指流動的水,如江河泉等的水,其他不流動的水,如池塘的水不能算是活水。但「雅各伯泉」的水是湧出來的,所以算是活水。可是因為井太深,不如地面上的泉水那麼容易得到,沒有打水器具,居然隨口給人應許這樣活水的人,可能不是一位平常的人。為此那婦人尊稱耶穌為「主」(等於說「先生」);但她又在懷疑,莫非這個人超過我們的祖先雅各伯?

2、是指各樣的聖寵神恩,特別是指耶穌要賜給人的天主聖神(7:39,38)。這位婦人當然不會立時明白這樣深奧的道理,耶穌只不過用「活水」做個引子,領她按步就班地明白天上的事理。「水」在舊約上多次用來表示天主的恩賜和智慧(箴13:14; 14:27;德15:2-3),或默西亞時代的幸福(匝14:8;則47:1;岳3:18);有時竟用「水」或「活水」來表示天主自己(詠36:9;耶2:13; 17:13)。在歌雅4:15竟以神秘的新婦比於「從黎巴嫩里巴嫩下來的活水泉」(參見默7:11; 22:1)。

13-14節:誰若喝了我賜與他的水,將永遠不渴

「13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14但誰若喝了我賜與他的水,他將永遠不渴;並且我賜給他的水,將在他內成為湧到永生的水泉。」

耶穌說明了他要賜給人的「活水」的德能:無論誰喝了他所賜給的「活水」便永不會再渴;並且這「活水」在他內要成為「湧向永生的水泉」,換句話說,誰領受了耶穌所賜給的聖神,他的靈魂就再不會感到飢渴,並且聖神在他內要引他到永生的活泉 ──天主聖父那裏去。

殉道者聖依納爵把這活水形容得很美妙:「我的情慾已被釘死了,在我心內再沒有愛世物的火焰,而只有活水,它從裏裡面向我說:到天父那裏去罷!」德訓篇24:29所說的「凡食我的,還要饑餓;凡飲我的,還要飢渴。」似乎與耶穌所說的這話相衝突。其實不然,因為舊約作者的意思是說:誰領受那與法律具體化了的天主的智慧,總感到不滿足。但主耶穌卻遠遠超過法律,誰得了他所賜給的天主聖神,必會感到滿足(參閱6:35;默7:16;依49:10)。

15-18節:你說的這話真對

「15婦人說:「先生,請給我這水罷!免得我再渴,也免得我再來這裡汲水。」16耶穌向她說:「去,叫你的丈夫,再回這裡來。」17那婦人回答說:「我沒有丈夫。」耶穌說:「你說:我沒有丈夫,正對;18因為你曾有過五個丈夫,而你現在所有的,也不是你的丈夫:你說的這話真對。」

撒瑪黎雅婦人到現在還沒有明白耶穌所說的「活水」的真意義,一味向耶穌要求喝了不會再渴的「活水」,免得她再辛辛苦苦地到這裏來打水。但以尋覓亡羊為己任的救世主,似乎非藉著這個機會找回這個可憐的亡羊不可,就直截了當地給了她一個意想不到的打擊,說出了她的惡行:「你曾有過五個丈夫,而你現在所有的,也不是你的丈夫。」(18節)這些話可能只是撮要,主耶穌給這婦人所說的話也許還更多些,因為後來她對同鄉人們說:「有一個人說出了我所作過個的一切事」(4:29)。

所說的五個丈夫並不是象徵的說法,因為他們既不是象徵撒瑪黎雅人所認為聖經的梅瑟五書,也不是象徵他們所崇拜的的五個邪神,其實按列下17章所載撒瑪黎雅所崇拜的共有七個神;更不是象徵巫術士西滿所說的五德(宗8:9-11)。這婦人也不是象徵撒瑪黎雅民族或舉世人類崇拜偶像的惡習,她確實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女人,那末她所有過的五個男人也應確實是有血有肉的男人。

若望聖史的道理──耶穌確實是世界的救主(42節),絕不能以這些憑空的象徵為依據,而是依據實有的事實。在這可憐的女人身上他看到了異民對福音所有的態度,正如他在尼苛德摩身上看到了法利塞人對福音所有的態度一樣。

19-24節:真正朝拜的人將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

「19婦人向他說:「先生,我看你是個先知。20我們的祖先一向在這座山上朝拜天主,你們卻說:應該朝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21耶穌回答說:「女人,你相信我罷!到了時候,你們將不在這座山,也不在耶路撒冷朝拜父。22你們朝拜你們所不認識的,我們朝拜我們所認識的,因為救恩是出自猶太人。23然而時候要到,且現在就是,那些真正朝拜的人,將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因為父就是尋找這樣朝拜他的人。24天主是神,朝拜他的人,應當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他。」

撒瑪黎雅婦人最先猜想耶穌要顯奇蹟(11,15節),故稱他為「先生」;現在聽到他說出自己的隱密,便稱他為「先知」。但她不願這位猶太先知考問她的浪漫生活,便立刻轉變話頭,提出了撒瑪黎雅人和猶太在宗教上的爭辯問題。耶穌看出這婦人羞澀不安的神態。就溫和地給她講明了真宗教的精神。既然這婦人承認耶穌是先知,耶穌便先叫她相信自己,然後給她講明真宗教的精神究在何處。

23節「時候來到」:即言如今聖言已降生為人,非但猶太人和撒瑪黎雅人,而且全界整個人類,都要以心神以真理來朝拜天父。「以心神以真理」朝拜天主,是說要以兒女孺慕的心情,誠心正意地朝拜天主,因為真正的敬禮全在於以赤子的誠心,嚮往愛慕天主(若一3:18;若二3:,4;若三2:,3;弟前2:1)。這樣,宗教就純潔化了:敬禮不是外表的禮節和儀式,而是內心的愛情和誠實(依1:11; 29:13;耶6:20;亞5:21-26;詠50:7-23)。

如果我們細心研究新約的精神,主耶穌的話含有一層更深的意義:「真理」表示他所啟示的「真道」,而「心神」原文只作「神」,是表示天主聖神。的確,天主的兒女之誠實崇拜是在基督內,是由聖神引動的。

25-26節:我就是──默西亞

「25婦人說:「我知道默西亞──意即基督──要來,他一來了,必會告訴我們一切。」26耶穌向她說:「同你談話的我就是。」

在耶穌的時代,撒瑪黎雅人和猶太人一樣,都在等候著默西亞的來臨。但撒瑪黎雅人既然只認梅瑟五書為聖經,所以他們所希望的默西亞便是第二個梅瑟(申18:15),即是一位大先知,也是一位強有力的領袖。撒瑪黎雅人稱呼所等候的默西亞為「塔厄布」(Taeb)意即「歸來者」,即暗示默西亞就是要歸來的梅瑟。他來到後,就要澈底解決一切宗教的問題。26節耶穌給撒瑪黎雅婦人清清楚楚地說明了要來的默西亞就是他自己。

27-29節:莫非他就是默西亞嗎?

「27正在這時,他的門徒回來了,他們就驚奇他同一個婦人談話;但是沒有人問:「你要什麼?」或:「你同她談論什麼?」28於是那婦人撇下自己的水罐,往城裡去向人說:29「你們來看!有一個人說出了我所作過的一切事:莫非他就是默西亞嗎?」

當時的猶太人及撒瑪黎雅人一樣。嚴格遵守「男女有別」的名教,甚至在街市上連丈夫也不可和自己的妻子交談。如今耶穌不但和一個女人談話,而且和一個敵國的女人談話,門徒看到這種光景,自然不免要驚奇,因為這確是一件異乎尋常的事(27節)。

撒瑪黎雅婦人聽了耶穌的話,心中非常感動,遂急忙回城裏去,請同城的人來看她所遇到的默西亞(28-29節)。她的一片熱心,真可與耶穌第一批門徒的熱心先後媲美(1:35-51),她更給後世的人遺留下善與人同的芳表,教訓世人:若自己找到了耶穌,不要私心自承,獨自享受這種天恩,還要引領那些尚未信仰耶穌的人,來歸依耶穌。

30-38節: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我者的旨意。」

「30眾人從城裡出來,往他那裡去。31這其間,門徒請求耶穌說:「辣彼,吃罷!」32他卻回答說:「我已有食物吃,那是你們所不知道的。」33門徒便彼此問說:「難道有人給他送來了吃的嗎?」34耶穌向他們說:「我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我者的旨意,完成他的工程。35你們不是說:還有四個月纔到收穫期嗎?看,我給你們說:舉起你們的眼,細看田地,莊稼已經發白,可以收割了。36收割的人已領到工資,且為永生收集了果實,如此,撒種的和收割的將一同喜歡。37這正如俗語所說的:撒種的是一人,收割的是另一人。38我派遣你們在你們沒有勞過力的地方去收割;別人勞了力,而你們去收獲他們勞苦的成果。」

耶穌由有形的活水引撒瑪黎雅婦人明白了湧向永生的無形的活水,現在要由這物質的肉身食物,引他的門徒瞭解精神的靈魂食物;換句話說,願意門徒深刻明瞭靈魂若沒有精神的食糧,就如肉身不吃物質的食糧,必不能生活。耶穌且說明了,靈魂的食糧就是承行天主的旨意。既然天主的旨意是要耶穌實行救贖的工程,而耶穌已經救了這位撒瑪黎雅婦人,為此他說他已有了食糧。

「還有四個月才到收穫期。」是當時流行的一句成語,它的意義是說:由播種到開始收穫至少為四個月,但在耶穌看來,收穫的時期已經來到了。耶穌指那發白的莊田──在五、六月間任何一日的中午稼穡常放射銀色的白光,也許耶穌當時也看見了撒瑪黎雅城裏的人向他蜂擁來,遂給他的門徒說:「舉起你們的眼來,細看田地,莊稼已經發白,可以收割收穫了。」救贖人類的時期已經來到,我們工作罷!工人工作的目的在乎收穫,並收集果實為獲得永生。永生是這項工作最後的結果,所以非但收穫者要喜樂,連播種者也要喜樂。

雖然「撒種的是一人,收穫的是另一人」,但收成終究歸於這兩等人,為此他們都要喜樂。往日的先知和前聖先賢好像撒種的工人,而耶穌的門徒卻成了收穫的工人,這就是說新約的宗徒負起了舊約的先知的勞苦。勞苦的時間雖不同,但勞苦的田地卻相同,田地的主人也相同,各人應得的工資都是豐厚的。喜樂是勞苦的結果,永生是他們的終向。換句話說:舊約和新約是分不開的,主耶穌是兩者中的中保,引人達到永生即是天父和聖子的大志鴻願。

39-42節:撒瑪黎雅人信從了耶穌

「39城裡有許多撒瑪黎雅人信從了耶穌,因為那婦人作證說:「他向我說出了我所作過的一切。」40這樣,那些撒瑪黎雅人來到耶穌前,請求他在他們那裡住下;耶穌就在那裡住了兩天。41還有更多的人因著他的宣講論,信從了他。42他們向那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為了你的話,而是因為我們親自聽見了,並知道他確實是世界的救主。

撒瑪黎雅人聽到耶穌的話便信仰了耶穌,只就這點來說,已遠超過耶路撒冷的人了,因為他們不但聽了耶穌的話,而且見了耶穌所顯的許多奇蹟,但他們仍是懷疑不信(2:23-25)。耶穌在撒瑪黎雅人那裏住了兩天,給他們講了天國的道理,結果有不少的人相信了他,並承認他是「世界的救主」(若一4:14)。耶穌在撒瑪黎雅所撒的福音種子,在他復活後,大都發芽、生長、而結了信德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