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有一個富家人,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天天奢華地宴樂。另有一個乞丐,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在他的大門前。他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饑,但只有狗來舐他的瘡痍......」(路16:19-31)(9月25日)

聖經:路 16:19-31

釋經

16章:背景

本章以不義管家的比喻開始(1-13節)。那比喻呼籲我們「要用不義的錢財交結朋友,為在你們匱乏的時候,好叫他們收留你們到永遠的帳幕裏」(9節)。這意味著關懷窮人和弱小者,更因19-31節的內容而得以強化。

在第14節,路加表明法利塞人是愛財的人,更嗤笑耶穌對錢財的教訓。他們的申命紀神學說服他們,認為財富是天主祝福的標記,而貧窮是天主不滿的標記。他們會認為好像拉匝祿這樣的人是應該受苦的──因為他必然犯了令人髮指的罪。耶穌挑戰這樣的相念,說:「在人前是崇高的事,在天主前卻是可憎的」(15節)。

耶穌談論法律、先知,以及天國的宣講(16節),告誡「天地過去,比法律的一筆一畫失落,還要容易」(17節)。他有關離婚的告誡(18節),是以那些忠信地捐獻十分之一的人為對象(11:42),卻隨意休妻。他們不但忽視貧窮和弱小的人,也製造貧窮和弱小。

雖然這個比喻似乎是關於錢財,但事實上是關於價值觀的。既富裕又中悅天主,這是可能的,例如亞巴郎、達味和撒羅滿等。問題並非在於我們是否有錢,而是在於我們是否貪愛錢財(參閱弟前6:10)──我們是否如同天主一樣,關心貧窮和弱小的人──我們是否太過專注於個事務,因而忽視在我們中間的拉匝祿?

19-21節:有一個乞丐躺臥在他的大門前

「19有一個富家人(希臘文:anthropos de tis en plousios),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天天奢華地宴樂。20另有一個乞丐,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在他的大門前。21他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饑,但只有狗來舐他的瘡痍。」

「有一個富家人」(19節)。有些手抄本給這富翁起了名字,無疑是為了與窮人的名字平行。我們可發現不同的名字,但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戴胡士(Dives), 拉丁文的意思是「富有」。最古老的名字則是Nives,見於Bodmer紙草紙。由於提到拉匝祿這名字,有些學者認為這是一個真實故事而不是比喻,但是,經文中的希臘文tis,則解作「某個」富家人,所以,這是一個比喻。

耶穌表明這富家人非常富有,生活奢華。他「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19節)。紫紅色象徵財富和權力。羅馬人訂立有關誰可以穿紫紅袍,以及穿多少紫紅袍的標準。紫紅色染料是昂貴的,所以進一步制限它的使用。他也穿細麻衣──另一個代表富裕的標記。

「天天奢華地宴樂」(19節)。對於一些鄉村的普通百姓,……偶而在一星期裡吃一次肉,已是難得的運氣,戴胡士乃是怠惰和自我放縱的表徵。

「另有一個乞丐,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在他的大門前」(20節)。大門既象徵富翁的財富,也是不速之客的屏障──把富翁與門外世界殘酷的現實分隔。大門也象徵拉匝祿與這富翁的世界分隔。拉匝祿不但沒有大門,甚至連房子也沒有。躺臥在富翁的大門,前他身體上與富翁的房子不過是咫尺之隔,但實際上是遙不可及。

拉匝祿是耶穌的所有比喻中提及名字的人。他的名字是厄肋阿匝爾(Eleazer)的異體字,意思是「天主治癒」或「天主助佑」。富翁身穿紫紅袍和細麻衣,拉匝祿卻滿身瘡痍。

「他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饑」(21節)。拉匝祿的處境正是富翁的相反。他患病──滿身瘡痍。他飢餓──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屑。在宴席上,人們用一塊餅抹掉手上的油脂,然後掉在地上。指望這樣骯髒的餅屑,表示十分悲慘──貶低的處境。我們要想起蕩子,他渴望拿豬吃的豆莢來果腹。

「但只有狗來舐他的瘡痍」(21節)。這是拉匝祿另一個悲慘的境況!唯一注意到他的生物,就是舐他的瘡痍的狗。富翁當然看到拉匝祿躺臥在大門前,但沒有什麼行動來幫助他。

22-23節:遠遠看見亞巴郎

「22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裏。那個富家人也死了,被人埋葬了。23他在陰間,在痛苦中舉目一望,遠遠看見亞巴郎及他懷抱中的拉匝祿。」

「那乞丐死了...那個富家人也死了,被人埋葬了」(22節)。我們對於拉匝祿的死並不感到驚訝。一個患病又沒有醫療照顧的乞丐會是早死的。「那個富家人也死了」我們對於富翁的死較感意外,因為他的資源使他得到好的食物、房屋和醫療。然而,我們眾人最終都要死的。富翁「被人埋葬了」。乞丐死了,但沒有提及埋葬。富翁死了,被埋葬了,儀式當然是隆重的。然而,耶穌告訴我們,「天使把乞丐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裏。」大逆轉已開始了!(參閱1:46-55)。

「他(富翁)在陰間,在痛苦中舉目一望」(23節)。在猶太人的思想中,陰間是死人的居所。陰間的一部份相似農,即最後判審的地方。……另一部份相似樂園,是義人最終的居所。然而,耶穌講這個比喻,不是要教訓我們關於地獄。他是教訓我們關於生命。

富翁看見「亞巴郎及他懷抱中的拉匝祿」(23節)。富翁在生時,沒有證據顯示他從未見過拉匝祿。即使現在,他看到拉匝祿只是一個附屬的人物,只是間接窺見他。

24-26節:隔著一個巨大的深淵

「24便喊叫說:父親亞巴郎!可憐我罷!請打發拉匝祿用他的指頭尖,蘸點水來涼潤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燄中極甚慘苦。25亞巴郎說:孩子,你應記得你活著的時候,已享盡了你的福,而拉匝祿同樣也受盡了苦。現在,他在這裏受安慰,而你應受苦了。26除此之外,在我們與你們之間,隔著一個巨大的深淵,致使人即便願意,從這邊到你們那邊去也不能,從那邊到我們這邊來也不能。」

富翁習慣與顯赫的人物交往,所以他對「父親亞巴郎」說話,而不向拉匝祿──一個渴望得到援助的人──講話。「父親亞巴郎」使我們想起,在本福音較早的部份,洗者若翰告誡,「結與悔改相稱的果實吧!你們心裡不要以為:『我們有亞巴郎為父』。我給你們說:天主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巴郎興起子孫來」(3:8)。

「請打發拉匝祿」(24節)。富翁知道拉匝祿的名字。我們懷疑,當拉匝祿躺臥在他的大門前,他是否已知道拉匝祿的名字。即使現在,身處較低的位置,富翁仍視拉匝祿為供差使的童僕。他要求亞巴郎打發拉匝祿給他一點兒水。在27節,他將要求亞巴郎打發拉匝祿去警告他的兄弟。在此,有一諷刺的地方。拉匝祿曾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屑。現在,富家人指望拉匝祿用指頭尖蘸點水。

「孩子,你應記得你活著的時候,已享盡了你的福」(25節)。亞巴郎承認富翁是他的孩子,但不能施以援助。第25節看似是:富翁因富裕而受罰,乞丐卻因貧窮而獲賞報。然而,富翁的罪過不是他的財富,而是他的心硬。拉匝祿躺臥在他的大門前,其實給他一個援助別人的良機,但他沒有憐憫,也沒有行動。同樣,拉匝祿的貧窮不是他得救的關鍵,儘管在路加福音裡,耶穌對於窮人和弱小者顯示深切的感情。

「已享盡了你的福」(25節)。富翁獲委託現世的財富,本人已獲得豐厚的賞報(參閱6:24),現在不能再期望什麼了。拉匝祿一生被愚弄透了,但現在天秤已平衡了。

現在的情況已逆轉,但隱約些的不同之處:

──在生時,分隔是單向的。拉匝祿不能接觸富翁祈求助,但富翁可自由施以援助。然而,在死後,他們之間隔著一個巨大的深淵,相方都不能走到對方那裡。即使拉匝祿願意幫助,他也不能這樣做。


──在生時,富翁想迴避接觸拉匝祿。他現在卻因那分隔他們的深淵而受苦。

法利塞人明白到這比喻是針對他們的。他們視自己的財產為天主給他們善行的賞報。比喻卻警告,如果他們生活得好像那富翁,他們在死後也好像他一樣。比喻描述一個挑戰他們神學觀念的大逆轉:財富是天主中悅的標記,貧窮是天主不悅的標記。

27-31節:倘若有人從者中到了他們那裏

「27那人說:父親!那麼就請你打發拉匝祿到我父家去,28因為我有五個兄弟,叫他警告他們,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29亞巴郎說:他們自有梅瑟及先知,聽從他們好了。30他說:不,父親亞巴郎!倘若有人從者中到了他們那裏,他們必會悔改。31亞巴郎給他說: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及先知,縱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了,他們也必不信服。」

「父親!那麼就請你打發拉匝祿到我父家去」(27節)。富翁再一次請亞巴郎打發拉匝祿以僕人的角色──這次是去警告他的兄弟。他知道完全沒可能幫助自己後,最終開始想到別人──但只是他的兄弟。他不關心鄰人,更遑論貧病交加的人。

「因為我有五個兄弟,叫他警告他們」(28節)。富翁有五個「兄弟」,但應該有六個的──那一個他不認識的,就是拉匝祿。

「他們自有梅瑟及先知,聽從他們好了」(29節)。「梅瑟和先知」包括很多要善得窮人和弱小者的規條:

──猶太人不可苛待外方人、寡婦和孤兒(出22:21-22; 23:9;肋19:33;申24:17-18)。

──他們要把剩下的穗子留給窮人(肋19:9-10; 23:22)。

──他們要把十分之一的出產用來支持肋未人、外方人、孤兒和寡婦(申14:28-29; 26:12-15)。

──他們每過七年要豁免所有債項,並向貧苦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申15:1-11)。

──他們的慶典應包括外方人、孤兒和寡婦(申16:9-15)。

──他們要遵守正義(依5:7-10;米3:1-3)。

──他們不可剝削工人(依58:3)。

──他們要為孤兒的案件伸冤並維護窮人的權利(耶5:25-29)。

──他們不可使用欺詐的天秤(歐12:7-9)和剝削弱小者(?:6-8;拉3:5)。

「不,父親亞巴郎!倘若有人從者中到了他們那裏,他們必會悔改」(30節)。富翁抗議,因為他知道他的兄弟將來不甚可能更忠於經書。他使用「悔改」一詞,顯示他明白到現時的痛苦其實是他未能悔改的後果。

「他們不聽從梅瑟及先知」(31節)。我們可假設這些人自年幼已精通經書。如果他們不聽從天主的話,他們也不會聽從一個他們只知道是乞丐的人的話──即使從死者中復活並警告他們。

路加寫福音時,已是耶穌復活多年以後。他看見猶太領袖對於另一個拉匝祿復活的反應,就是圖謀殺害耶穌(若11:1-53)。他看見,即使耶穌從死者中復活,人們仍拒絕相信。那些拒絕聽從梅瑟和先知召叫,從而照顧貧苦弱小者的人,跟那些殺害耶穌的人是一樣的──並繼續反對教會。

這個比喻並非臨睡前給小孩子講的故事,而是警告。基督在貧窮的拉匝祿身上等待我們。門必須反問自己,是否願意看見我們中間的拉匝祿。我們必須反問自己,我們有否為我們中間的拉匝祿提供食物、衣服、庇護和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