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六主日

「那時候,有一個癩病人(痳瘋病人),來到耶穌面前,跪下求耶穌,說:「你若願意,就能潔淨我。」耶穌動了憐憫的心,就伸手撫摸他,向他說:「我願意,你潔淨了吧!......」(谷1:40-45)(2月14日)

聖經:谷 1:40-45

釋經

40-42節:有一個癩病人(痳瘋病人)來到耶穌跟前

「40有一個癩病人(痳瘋病人)來到耶穌跟前,跪下求他說:「你若願意,就能(希臘文:dunasai)潔淨我。」41耶穌動了憐憫的心(希臘文:splanchinstheis),就伸手撫摸他,向他說:「我願意,你潔淨了罷!」 42癩病立時脫離了他,他就潔淨了。」

「有一個癩病人(痳瘋病人)來到耶穌跟前,跪下求他」(40節)。在耶穌時代,「癩病(痳瘋病)」是用來形容很多不同的皮膚狀況。經師們計算多達七十二種病徵是定義為癩病的,包括癤子和癬(參閱肋13-14章)。其中一些疾病是沒有方法治好的,所以人們是最害怕的。有些疾病的傳染性很高,所有癩病人(痳瘋病人)要被隔離居住。梅瑟法律規定:「凡身患癩病的人,應穿撕裂的衣服,披頭散髮,將口唇遮住,且喊說:『不潔!不潔!』……他應獨居;他的住處應在營外」(肋13:45-46)。舊約中有幾次敘述天主以癩病(痳瘋病)來懲罰人(戶12:9-10;列下5:27; 15:5;編下26:19-21),所以,人們傾向把癩病(痳瘋病)解釋為因犯罪而得的懲罰。

因此,癩病(痳瘋病)有多個幅度──醫學的、宗教的、社會的和財政的。癩病人(痳瘋病人)(醫學的)在禮節上被視為不潔的(精神的)。癩病人(痳瘋病人)要獨居,與人要保持五十步的距離(社會的)。如果癩病人(痳瘋病人)接觸其他們,或被其他人接觸,對方就被視為染病,也是不潔的,直至由司祭檢查並宣佈潔淨。換句話說,疾病(醫學的)和禮儀的不潔(精神的)是會傳染的。患此病的人不能工作,所以要行乞(財政的)。他的家庭也會要行乞。

肋13-14章詳細規定如何診斷癩病(痳瘋病),而司祭有責任查看患有皮膚病的人,來決定他們是否患有癩病(痳瘋病)。司祭亦有責任評估癩病人是否得到治癒。肋未紀規定,如果得到治癒,就要舉行儀式,使那人恢復潔淨的地位。

「跪下求他說:『你若願意,就能潔淨我』」(40節)。這癩病人(痳瘋病人)來到耶穌跟前,跪下來。他顯然越過要保持五十步距離的限制,因為耶穌接觸他。癩病人(痳瘋病人)說:

「你若願意,就能(dunasai)潔淨我」(40節)。這癩病人顯然聽到耶穌治好其他人的消息,但不肯定耶穌會否治癒他。如果癩病(痳瘋病)是天主對罪惡的懲罰,耶穌也許會要求他接受。

這人不是要求治癒(醫學的),而是潔淨(精神的和社會的)。馬爾谷沒有提及治癒,但有四次提及「潔淨」。然而,一個人只有在沒有疾病的情況下才可稱為「潔淨的」,所以,這人正是要求完全恢復正常生活。他懇求「潔淨」而不是治癒,這使人想起他珍惜精神及社會地位,甚於他身體的治癒。這亦反映他相信耶穌是因天主的德能而行事的。唯有天主能治好癩病人(痳瘋病人),唯有司祭(天主委任的代表)能宣告癩病人(痳瘋病人)得潔淨。

「耶穌動了憐憫的心」(41節)。這節經文提出一個翻譯難題。大多數手抄本說耶穌動了憐憫的心(希臘文:splanchinstheis),但其餘的手抄本則說他憤怒(希臘文:orgistheis)。在這語境下,憐憫的心是較合理的,而一些好的手抄本也採用splanchinstheis一字。

「耶穌動了憐憫的心(希臘文:splanchinstheis),就伸手撫摸他,向他說:『我願意,你潔淨了罷!』(katharistheti)」(41節)。Katharistheti大概是指「神聖被動」,是虔誠的猶太人婉語,使人想起天主的行動,但沒有直接提及他,因而暗示天主是治癒的主動媒界。

如果耶穌能以接觸來治好那人,他大概亦能夠在沒有接觸他的情況下治好他。他的接觸似乎是不計後果的,因為接觸癩病人(痳瘋病人)理應玷污耶穌(包括在醫學上和精神上)。然而,在這情況下,傳染的不是癩病人(痳瘋病人),而是耶穌。癩病人(痳瘋病人)沒有把自己的不潔傳給耶穌,但耶穌把他的完整和神聖傳給癩病人(痳瘋病人),並使他潔淨(包括醫學、精神和社會等層面)。

在馬爾谷福音,我們將讀到耶穌接觸或與其他人聯繫,而這些接觸可能玷污他的──墳墓和野豬(5:1-20)、患血漏病的婦人(5:25-27)、屍體(5:41)、外邦人和邪魔(7:24-26)。他每次都把自己的完整和神聖傳給對方。

「癩病(痳瘋病)立時脫離了他,他就潔淨了」(42節)。耶穌的說話不像經師的話和權威。他的話具有能夠實現的能力。馬爾谷沒有告訴我們,耶穌是否僅僅停止該疾病,抑或同時除去疾病可能已引起的扭曲。由於僅僅停止疾病似乎是一半的做法,所以我們應假設他亦恢復那人的正常外貌。

43-44節:去叫司祭檢驗你

「43然後,耶穌嚴厲警告(希臘文:embrimesamenos)他,立即催他走(希臘文:exebalen),44並向他說:「當心!什麼也不可(希臘文:medeni meden)告訴人,但去叫司祭檢驗你,並為你的潔淨,奉獻梅瑟所規定的,給他們(希臘文:autois)當作證據(希臘文:eis maturion)。」

「然後,耶穌嚴厲警告(embrimesamenos)他」(43節)。Embrimesamenos一字是形容「馬兒噴鼻息」。當用在人身上,就是含有憤怒、不悅或憤慨的意思。馬爾谷亦會用同一個字來形容門徒對於那位以珍貴香液來傅抹耶穌的女人感到憤怒(14:4-5)。

「立即催他走(exebalen)」(43節)。Exebalen一字也在別處出現,例如:聖神催耶穌到曠野去(1:12);耶穌驅逐魔鬼(1:34,39)。

耶穌要警告癩病人(痳瘋病人),並催他走,很可能這是因為耶穌在治癒癩病人(痳瘋病人)的時候,會同時吸引一些只對於他的神奇力量感興趣的人,因而影響他的傳教職務。這亦解釋他為什麼警告那人,除司祭外,不要告訴任何人。他要求對方給他守秘密。

「去叫司祭檢驗你,並為你的潔淨,奉獻梅瑟所規定的」(44節)。耶穌警告那人什麼也不可告訴人後,吩咐他到司祭那裡,並奉獻適當的祭品。肋13章規定司祭如何檢驗癩病人(痳瘋病人),要查看什麼,要做什麼。肋14章則敘述要奉獻的祭品,以及一個已實證沒有疾病的人(醫學的)要行什麼儀式來潔淨(精神的)。取潔禮是為期八天的過程,而已潔淨的癩病人(痳瘋病人)最後要帶兩隻公羔羊,一隻母羔羊,細麵,和一「羅格」油來作祭獻(肋14:10)。肋未紀也給未能負擔的窮人寬容(肋14:21ff)。

那人無須到很遠的地方去找司祭。很多司祭每年在耶路撒冷居住數天,其餘的時間則在別的地方居住。然而,必須在聖殿獻祭,所以那人要到耶路撒冷來完成他獻祭的義務。

耶穌吩咐那得潔淨的癩病人去見司祭,是為了那人的益處,因為未得司祭的許可,他是不能夠重返社會的。這亦顯示出耶穌忠於梅瑟法律,這事情將很快成為爭議,因為他赦免癱子的罪──天主的特權(2:1-13),召叫一名稅吏作他的門徒(2:14-17),替他的沒有禁食(2:18-22)和在安息日掐麥穗吃(2:23-27)的門徒辯護等等。

「給他們(autois)當作證據(eis maturion)」(44節)。這證據的目的是什麼?那人是否只為他已得潔淨的事實作證?他是否亦給耶穌的德能作證?看來兩者都是真實的。那人的治癒將生動地展示耶穌與宗教管理人之間的分別:他們只能宣佈人潔淨;耶穌卻使他們潔淨。

45節:但他開始極力宣揚

「45但那人一出去,便開始極力宣揚(希臘文:kerussein),把這事傳揚開了,以致耶穌不能再公然進城,只好留在外邊荒野的地方;但人們卻從各處到他跟前來。」

那人沒有聽從耶穌的吩咐,他有效地宣揚,以致人們擁到耶穌那裡,尋求他的幫助。Kerusso一字的意思是傳揚福音(14-15節),而且,無論為耶穌是不方便的,那人所宣講的是福音,而且被承認。

問題在於宣傳製造觀眾,而非會眾。這節經文至少有四處諷刺的地方:

──一個不聽命的是首批宣揚有關耶穌的喜訊的人之一。

──耶穌的名聲妨礙而不是促進他的傳教使命。

──這故事以癩病人(痳瘋病人)被迫住「在營外」(肋13:46)作開始,並以他恢復活團體生活作結束。這故事以耶穌週遊各村鎮作開始,並以他被迫留在「外邊荒野」(45節)作結束。二人的位置對調了。

──耶穌治病的能力(…1:40)現成為他未能自由行動(…1:45)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