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受洗節(慶日)

「那時候,若翰宣告說:「那比我更有力量的,要在我以後來,我連俯身解他的鞋帶,也不配。我以水洗你們,他卻要以聖神洗你們......」(谷 1:7-11)(1月10日)

聖經:谷 1:7-11

釋經

7-8節:那要在我以後來

「7 他宣告說:「那比我更有力量的(希臘文:ischuroteros),要在我以後來,我連俯身解他的鞋帶也不配。 8 我以水洗你們,他卻要以聖神洗你們。」

「那比我更有力量的,要在我以後來」(7節)。群眾蜂擁來聽若翰,但他把他們的焦點轉向要來的那一位。若翰指出那一位比他更有力量。考慮到若翰的神恩,他的聲稱是重要的。三百年來,沒有人見過有人具有好像若翰一般的先知力量,沒有活人曾見過這力量──但若翰竟然說,相比要來的那一位,他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我連俯身解他的鞋帶也不配」(7節)。替別人解鞋帶的工作是十分卑下的,所有猶太人,甚至是猶太僕人,也不用做的──唯有外邦僕人才要做這工作。當若翰說他連替要來的那一位解鞋帶也不配,就是說他與那一位之間的社會距離,比主人與僕人之間的距離更大。其要點不是若翰並非毫不重要,而是耶穌太重要的。

「我以水洗你們,他卻要以聖神洗你們」(8節)。經過多個沒有先知的世紀,沒有精神的歷史,若翰應許耶穌將以聖神洗他們。這確實是振奮人心的應許。耶穌來臨的最後目的,是讓人獲得聖神。罪赦、靈性的治癒、重建正確的關係、脫免邪惡、融入天主子民,以及其他許多事情。然而,這一切都是附屬於一個最高的目的:耶穌基督以聖神來施洗。

這不會是猶太人首次在曠野領受聖神。在出谷時,天主「在他們心中賦與自己聖神」(依63:11),而「上主的神使他們憩息」(參閱依63:14)。現在,先知宣告第二次出谷,就是聖神的傾(參閱依32:15; 44:3)。因此,洗者若翰所宣告的,不僅是一個新的洗禮,而救恩的新日子的黎明。他亦介紹耶穌既施與聖神(8節),也領受聖神(10節)。

9-11節:在那些日子裡,耶穌受了若翰的洗

「9在那些日子裡(kai egeneto en ekeinai tais hemerais),耶穌由加里肋亞納匝肋來,在約但河裡受了若翰的洗。10他剛(希臘文:euthus)從水裡上來,就看見天裂開了(希臘文:schizomenous),聖神有如鴿子降在(希臘文:eis)他上面;11又有聲音從天上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

四部福音各自記載了耶穌受洗的敘述。馬爾谷的敘述是最早的,而瑪竇和路加都引用馬爾谷作為來源。路加的敘述(3:21-22)好像馬爾谷的,是簡短的。瑪竇的敘述(3:13-17)加添了耶穌與若翰的對話,而若翰曾阻止耶穌來受他的洗。若望的敘述(1:29-34)是與別不同的,其開端是洗者若翰為天主的羔羊作證。

「在那些日子裡」(9節)。這句話是末世的(與時間的結終有關;參閱耶31:33;岳3:1;匝8:23;瑪7:22; 9:15;谷13:17,19,24)。其所得的效果,就是無誤地提出耶穌是若翰所指的將要來臨的末世的人物。

「耶穌由加里肋亞納匝肋來」(9節)。耶路撒冷是聖殿所在的地方,因而與天主的臨在息息相關。我們會以為耶穌好像撒慕耳一樣,是在聖殿裡長大的(撒上1-2),但納匝肋遠離聖殿,也沒有什麼與耶路撒冷連繫的宗教標記。耶路撒冷是大城市,但納匝肋是如此偏僻的村落,連舊約、若瑟夫或辣彼文學都沒有提及。然而,耶穌卻是由加里肋亞來,而他在復活後也返回加里肋亞(16:7) 。耶路撒冷和聖殿將與反對他的人,而不是支持他的人連繫。馬爾谷福音的首十章內容包含耶穌的公開傳教生活,主要是在加里肋亞發生第11-16章則在耶路撒冷,敘述耶穌被釘十字架和復活,以及導致這些事情發生的種種事件。

我們要注意第5節(「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群眾都出來」)和第9節(只有耶穌由加里肋亞納匝肋來)。後來的篇章(11-16章)將說明猶太和耶路撒冷的居民是叛逆的。「很多人受洗,但不是大更新的開始。唯有耶穌的洗禮將具有持久的影響。然而,耶穌的受洗並不象徵洗滌罪惡,而是突顯他的忠信給許多人帶來救恩(10:45; 14:24)。

在瑪竇及路加福音,若翰好像厄里亞,是一位宣講悔改的改革者,準備主的日子……在馬爾谷福音,他宣講悔改,但這訊息是附屬於他為那更強的一位作準備…馬爾谷主要使若翰成為那更強的一位的先驅。若翰不但讓自己服從耶穌(7-8節),耶穌也在10-11等四節作主導。即使作者用被動動詞來形容他受若翰的洗,他仍是主體。

在馬爾谷福音,耶穌受洗的目的是確立他是天主子的身份。10-11節敘述耶穌的異象和來自天上的聲音,構成本受洗故事的核心。

「他剛(euthus)從水裡上來」(10節)說明耶穌是浸在水裡。這事實把baptizo這希臘文的意思結合,使人想起浸洗。

Euthus一字在馬爾谷福音是關鍵字。馬爾谷採用了42次,賦予福音一種很動作的感覺,一種迫切感。

「就看見天裂開了,聖神有如鴿子降在他上面」(10節)。在若望福音,洗者若翰作證他看見「聖神彷彿鴿子從天降下」(若1:33)。在馬爾谷福音,唯有耶穌看見天裂開和聖神降下的異象。天上有聲音對他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而大概他是唯一聽到聲音的人。為使其他人承認耶穌的真正身份,他們必須聆聽耶穌的話並觀察他的行為。

耶穌「看見天裂開了(希臘文:schizomenous),」(10節)──讓人聽出依撒意亞的祈禱「望你衝破諸天降下」(63:19)。依撒意亞時代的人民想像天主居住在高天上,這形象使人想起天人之間的大鴻溝。依撒意亞的祈禱是,願天主降下並完成與人一起。馬爾谷顯然想表示,耶穌受洗時,天主俯聽了依撒意亞的祈禱。

馬爾谷也用schizein這個字來形容耶穌死亡時,聖殿的帳幔從上到下分裂為二,有一個百夫長見到這情景,說:「這人真是天主子」(15:38-39;也參閱希10:19-22)。因此,兩次的裂開──首次在耶穌受洗時,第二次在他被釘十字架時──都是超性的事件,啟示耶穌是天主子。

「聖神有如鴿子降在(eis)他上面」(10節)。鴿子的象徵意義是不肯定的。它可以與創1:2有關,即「天主的神在水面上運行。」然而,本經文的主要元素是聖神的降,而不是鴿子的明喻。

「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11節)。天主向耶穌講這些話,而聆聽的也是耶穌。我們不肯定耶穌在受洗前有多少認識自己身為天主子的身份。

在馬爾谷福音,耶穌受洗是確立他的身份。在保祿書信(迦3:26-29;羅6:3-11),信徒的受洗則確立我們的身份。

這些標記──裂開的天、聖神的降下,以及天上的聲音──都展示新的時代,即末世的時間。天主的話清楚顯示耶穌不僅是另一位先知,他更加是天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