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節

「那時,耶穌向門徒講比喻說:「瞎子豈能給瞎子領路?不是兩人都要跌在坑裏嗎?沒有徒弟勝過師傅的:凡受過完備教育的,僅相似自己的師傅而已......」(路6:39-42)(10月18日)

聖經:瑪 28:16-20


16節:十一個門徒就往加利肋亞

「16 十一個門徒就往加利肋亞, 到耶穌給他們所指定的山上去了。」

「十一個」提醒我們猶達斯的背叛。原本宗徒的人數與猶大的十二個兒子和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相關。昔日是十二個宗徒,現在只有十一人。路加敘述揀選瑪弟亞成為宗徒而恢復原來的人數(宗1:12-26),但瑪竇敘述只授予十一人偉大的使命。「十一」這數字是跛行的……耶穌所派遣往世界的教會是會犯錯的、是不完美的。然而,耶穌正是利用這樣的教會來完成他完美的工作……耶穌採用這不完美的數字,並賦予它一個完美的聖召。

門徒往加里肋亞。刵穌在耶路撒冷的鄰近地區出生,但若瑟和瑪利亞從埃及回來後,帶他退避到加里肋亞,因為他們害怕黑落德的兒子阿爾赫勞爾繼承去世的父親,作了猶太王(2:22-23)。因此,耶穌在偏遠的地區,在遠離聖殿的地方成長。因此,對瑪竇來說,加里肋亞是一個遠過聖城的「純正」的階段,因而代表以外的外邦人世界。耶穌的傳教生活主要在加里肋亞度過,而他返回那裡授予門徒使命。

門徒「到耶穌給他們所指定的山上去了。」在本福音,重要的事都在山上發生:山中聖訓──最後的一次試探──顯聖容。我們不知道這山的名稱,而它的地點也是不相關的。其意義更在於神學的多於地理的,標誌這授予使命的重要性。

耶穌告訴瑪利亞瑪達肋納和另一個瑪利亞,說:「你們去,報告我的兄弟,叫他們往加利肋亞去,他們要在那裡看見我」(28:10)。正當婦女不准在法庭上作見證人,耶穌卻揀選她們作他復活的見證人。正當按照習俗是男人給予命令而女人服從,耶穌讓這些婦女命令男人前往加里肋亞。男人必然懷疑女人的證言。首先,她們不過是婦女。其次,人很難相信一個死人再復生的!至於這個命令,是前往加里肋亞,路途也很遠。正如婦女因履行命令而值得表揚,男人也是一樣的。起程往加里肋亞,這確是信心的跳躍。


17節:雖然有人還心中疑惑

「17 他們一看見他,就朝拜了他,雖然有人還心中疑惑。

自從耶穌被捕,門徒捨他而去之後(26:56),這是首次在本福音發現門徒聚在一起。唯有瑪利亞瑪達肋納和另一個瑪利亞見過復活的基督。我們只可推測門徒上山時的想法,但我們知道,當他們最後看見耶穌時,會發生什麼事──「就朝拜了他,雖然有人還心中疑惑(希臘文也解作『猶豫』)」。

我們不應對於門徒的反應──不管是朝拜或疑惑──感到驚訝。門徒朝拜耶穌,這是理所當然的。他們知道他已被處決和埋葬。他們知道受難日已是終結。現在,他們看見耶穌再活著,在疑惑以外肯定他是默西亞。他們親眼看到他們的老師是生命的主,甚至在死亡之上施展德能。

但是,我們也不應驚訝有些人疑惑。在他們的經驗中,沒有任何事物是準備他們現在所看見的東西,也許除了拉匝祿復活之外,但本福音沒有記載(參閱若11)。較早前,耶穌指出,「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及先知,縱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了,他們也必不信服」(路16:31)。現在,耶穌的門徒看到從死者中復活的耶穌,也經驗一絲疑惑。

耶穌沒有責備門徒。他理解他們的疑惑,但向他們的信德說話。他明白他們的弱點,但叫他們履行他的工作。世界使命不是交託給天使或完美的信徒,而是交託給朝拜/搖晃的門徒團體。

門徒將成長到耶穌給予他們的角色。儘管在宗徒大事錄中,他們的品行並非全無瑕疵,他們在面對極大的反對時仍繼續前行。耶穌揀選平凡的人來履行不平凡的使命,這完全配合天主在歷史中的工程。天主揀選了年輕的達味,而不是他的魁梧的兄長。


18節: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

「18 耶穌便上前對他們說:「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都交給了我。

「耶穌便上前。」大多是懇求者走向權威,門徒走向老師,病人走向治療者。耶穌在此的角色卻是相反的,也許是為了克服他們的疑惑,也許是展示他本身是可親的,也許指示他期望門徒實踐大使命的那一種「外展的」行為。

較早前,耶穌聲稱,「我父將一切交給了我」(11:27)。他現在聲稱,「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都交給了我。」這句話的模式是達7:14:「他便賜給似人子者統治權、尊榮和國度,各民族、各邦國及各異語人民都要侍奉他;他的王權是永遠的王權,永存不替,他的國度永不滅亡。」

瑪竇時常談及權柄(7:29; 8:9; 9:6; 10:1; 21:23,24,27)。天主將權柄交給耶穌,而耶穌現在,並在最後審判的時候施行他的權柄。他的權柄跨越天地。耶穌的權柄是應用於每時每地的。曾經受苦和受侮辱的耶穌,現在得到天主的辯護。他是宇宙的行政長官,完全控制世界。

這權柄清楚確立耶穌有權命令他的門徒服從,以及他能夠賦予他們力量。門徒得到他們的使命的證明,但更甚的是,耶穌應許賦予他們履行使命的力量。


19節: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

「19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

耶穌命令他的門徒「使萬民成為門徒。」在希臘文,「使成為門徒」是唯一的命令動詞。去、授洗、教訓是分詞,從屬「使成為門徒。」他們的使命是「使成為門徒。」為完成那個使命,門徒必須去、授洗,和教訓,所以,這些分詞都含有命令的內容──但在這使命中,唯一的命令動詞是「使成為門徒。」

門徒是學生或追隨者──投身於學習老師要教訓的一切。門徒不但要學習師傅所教導的,也要實踐師傅所宣講的。換句話說,不是純粹學習,也要活出。因此,「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20節),就是耶穌的大使命的自然成份。

看一看耶穌在這使命中包括或不包括人什麼東西。他沒有命令門徒去宣講──傳播福音──贏得世界。這裡所用的,是一個較耗時的、較低調的動詞,幾乎是一個學究的字「門徒。」……唯有宇宙的創造者能做皈依、勝利、帶來懺悔,或感動某人決定等大事情──一切權柄唯有屬於他。但是,門徒可以、必須,並會完成「使別人成為門』的小事情,即是說,他們將與人們共渡美好時光──堅信不久之後,宇宙的創造者會在這些人的心裡創造受洗的決定。

他們要「使萬民(ethne)成為門徒。」Ethne一字最常翻譯為「萬民」,但說希臘語的猶太人則用這字來指稱外邦人。較早前,耶穌囑咐門徒「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雅人的城,你們不要進」(10:5)。現在,耶穌解除這個禁令。門徒首先在猶太人中間工作。現在,他們將把使命擴展到外邦人。

外邦人在本福音擔當主要的角色。耶穌的族譜包括外邦婦女──盧德和辣哈布(1:5)。賢士是「從東方」而來的外邦人(2:1)。天主能夠從石頭給亞巴郎興起子孫來(3:9)。耶穌退避到外邦人的加里肋亞(4:15)。一個羅馬的百夫長所表達的信德,是超過耶穌在以色列所找到的任何東西,促使他提出,「將有許多人從東方和西方來,同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在天國裡一起坐席」(8:10-11)。耶穌在外邦人的境地驅逐兩個魔鬼(8:28)。尼尼微的外邦人將定這一代人的罪(12:41)。耶穌賞報一個懷有大信德的客納罕婦人(15:28)。「天國的福音必先在全世界宣講,給萬民作證,然後結局才會來到」(24:14)。人子將按照他們對人類的需要而審判萬民(25:31-46)。一個羅馬的百夫長宣稱,「這人真是天主子!」(27:54)。

門徒聽到「使萬民成為門徒」的召叫,但未能理解它的含意。唯有在後來,他們才完全理解箇中意義。在宗徒大事錄最初的篇章,他們將接納外邦人,但只有猶太人改宗。唯有經過辯論和天主作出戲劇性的干預(宗10),他們才開始接外邦人加入教會。本福音成書時,有關的問題早已解決。

在最初期的教會,是因耶穌之名施洗(宗2:38; 8:16; 10:48; 19:5;羅6:3;迦3:27)。到了稍後的時期,才採納聖三的洗禮經文(「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而瑪竇所敘述的大使命正反映出這後期的傳統。「因……之名」受洗,說明了新的關係、重新、收納為義子。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受洗,說明那涉及聖三所有面貌的新關係。


20節: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

「20 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

「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在本福音,耶穌具有一個重要的教導職務(4:23; 5:2; 7:29; 9:35; 11:1; 13:34; 21:23; 26:55)。現在,他支持他的門徒繼續那個職務。

我們的責任不止於帶領人們決定追隨基督。我們必須繼續這個使人成為門徒的過程,教訓耶穌曾教訓過的,並且教訓他們遵守那些訓導。生活在現世的時候,我們中沒有人會完全明白或遵守,所以,對於學習的要求是從來沒有終止的。

教訓是另一個耗時的動詞……門徒──花時間與人在一起,謹慎地與他們一起工作,溫柔地帶領他們。在本福音,耶穌以教訓來開始他的傳教生活(山中聖訓),並且藉著委託他的門徒教訓萬民來總結他的傳教生活。強調教訓,這並不是偶然的,卻標誌瑪竇對於門徒身份的理解,教訓佔了重要的位置。

我們不可遺漏「遵守」一詞的重要性。我們的教訓必須多於傳遞資訊。我們也必須說服萬民去服從耶穌。在此,教訓(所強調的是傳遞訊息)和宣講(所強調的是說服)之間的界線是模糊的。

我們也不該遺漏「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這句話的重要性。耶穌不許我們挑挑揀揀所我們將要相信或遵守的事物。

「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本福音以先知的話開始:「看,一位貞女,將懷孕生子,人將稱衪的名字為厄瑪奴耳,意思是:天主與我們同在」(1:23)。它以耶穌應允同我們天天在一起這許諾作結束。從前雅威與他的百姓在一起,現在耶穌與他的子民──教會──在一起。耶穌雖然不是以身體臨在他們中間,但不會離棄他們。他將在他們中間,雖然是看不見的,並會賦予他們力量去實踐他所交託給他們的使命。「瑪竇常常期待那偉大的日子,即從不遺棄自己人民的耶穌,將在他天上的光榮中,以可見的方式來審判世界,並且再一次說:「我父所祝福的,你們來吧!承受自創世以來,給你們預備了的國度吧!」(25:34)。門徒不僅為耶穌工作,也與他一起工作。

在路加福音,有關耶穌的最後一句話是關於分離……然而,在瑪竇福音卻是相反的,最後的一句話應許耶穌繼續臨在。教會不是「獨自前進」或擁有本身的權柄。它的使命和授權繼續來自它的上主的親臨,因為上主具有一切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