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第八天・復活期第二主日 (救主慈悲主日)

「一周的第一天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為怕猶太人,門戶都關著,耶穌來了,站在中間,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 說了這話,便把手和肋膀指給他們看。門徒見了主,便喜歡起來......」(若20:19-31)(4月19日)

聖經:若 20:19-31

釋經

19-23節:首次顯現

「19正是那一週的第一天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為怕猶太人,門戶都關著(希臘文:kekleismenon,源自kleio)穌來了,站在中間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20 說了這話,便把手和肋膀指給他們看。門徒見了主,便喜歡起來。21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 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22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罷!23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你們存留誰的,就給誰存留。」

「正是那一週的第一天晚上」──這是復活節的晚上,是門徒看見空墓和瑪利亞見過耶穌的同一天。門徒在耶路撒冷的一間房子會面,「因為怕猶太人,門戶都關著」。把門戶關著,反映出門徒害怕,但也展示復活基督的德能,因為他不被石墓或關著門戶所牽制。

令人驚訝的是,門徒是害怕的,因為伯多祿和「另一個門徒」已看見空墓(6-8節),而「另一個門徒」一看見就相信了(8節)。瑪利亞瑪達肋納已跟復活基督講話,並把她的經驗報告給門徒(14-18節)。然而,即使「另一個門徒」一看見就相信了,但不清楚他相信的是什麼,「他們還不明白,耶穌必須從死者中復活的那段聖經」(9節)。此外,門徒仍因耶穌被釘十字架這件事而飽受創傷,並害怕耶穌的敵人可能以他們為下一個目標。

他們的恐懼使我們感到失望,因為他們的行為,就好像他們的領袖已死。他們的死懼當然把他們處於治好的瞎子的父母和阿黎瑪特雅人若瑟等秘密門徒(9:22;19:38)的同一陣營……顯然地,連原本的「愛徒」都淪落到這恐懼的可憐狀況。

對於這些害怕的門徒,耶穌賜予他的平安,甚至是他已應許的(14:27)。門徒儘管受到世界迫害,但會有平安;這個世界將恨他們,正如它恨耶穌(15:18-25)。這段經文採用希臘文和平(eirene)一詞,但觀念是猶太人的shalom,超過沒有衝突而已──是整全、天主的恩賜。「在猶太人的思想,平安與喜樂是末世時期的標記,當天主的干預會在人類生命和世界帶來和諧。若望看見這時期的實現,就是耶穌回來,向人傾注他的聖神」。

一方面,耶穌通過關著的門戶而進入,這表示他的身體已具有不同的質素。另一方面,他的傷口確定他身體的復活,而他的門徒清楚認出他的身體。路加敘述耶穌與門徒一起吃飯(路24:43)。這裡是奧蹟:耶穌復活的身既好像我們的,又不像我們的。保祿講論復活的身體是不可杇壞的、光榮的、強健的、屬神的(格前15:42-44)。然而,我們不可太過抓住「屬神的」一詞,因為耶穌的身體也顯然是實在的。當然,重要的是,被釘十字架的那一位已復活了。

若望福音成書的時候,教會正面對幻象論和玄識論的嚴重問題,兩者都認為物質是邪惡的,所以耶穌不可能是真人。提及耶穌受傷的手和肋膀,就是駁斥那種二元論。門徒們見了主,便喜歡起來。為他們而言,這是轉捩點。他們將永不再害怕和懷疑。

耶穌第二次把他的平安賜給門徒,並說:「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正如父派遣耶穌到世界上來,照樣耶穌也派遣他的門徒到世界上去(參閱17:18)。這相等於瑪竇福音的大使命(瑪28:19-20)。它反映一個原則,就是被派遣的那一位的權威跟派遣他的那一位的權威是相同的──君王的使者以君王的權威來講話。天主臨在耶穌的工作,耶穌將臨在門徒的工作。

然而,派遣這些門徒到世界上會是無用的,因此,耶穌準備他們,向他們噓氣(希臘文:enephusesen)。正如天主給人吹了生命的氣息(創2:7),耶穌向門徒噓了生命之神。這聖神的恩賜更新這些門徒的生命,正如天主的氣息賦予死人的枯骨新生命(則37:9)。門徒一直是害怕和困惑的──為逃避危險而隱藏在關著門戶的房子。現在,他們找到力量,可以站起來,打開門戶,出去並開始宣講。

「你們領受聖神罷」(22節)。我們怎能使這次賜予聖神跟宗2章的聖神降臨敘述一致?

──有些學者表示,兩個敘述是不可相容的,而22節就是若望福音的聖神降臨。

──其他學者指出缺乏定冠詞──耶穌說,「你們領受聖神罷」,而不是「你們領受這聖神吧」──認為門徒領受一些比聖神完全恩賜較少的東西。

──其他人說,若望知道聖神降臨,但以這方式來寫故事,因為他特明的神學觀,把聖神的降臨跟耶穌的死亡/顯揚緊密相連……換句話說,若望的敘述是神學的,而不是按先後次序排列的。

──然而,其他人說,新約和基督徒經驗一樣,堅持只有一次賜予聖神,這是錯誤的。聖神反而繼續以新的方法來展示自己……若望訴說一種聖神的賜予,而路加訴說另一個。

「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你們存留誰的,就給誰存留」(23節),這使人想起瑪16:19,耶穌告訴伯多祿:「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瑪18:18把同一的權威賦予門徒,其背景是要解決教會的衝突。

拉彼有「束縛」和「釋放」的權威,即他們可解釋法律,決定什麼是許可的或不許可的,但他們不赦罪。耶穌在此開始新的事業。「這種講話的模式清楚顯示出「釋放與束縛」的公式,描述……法官宣佈被帶到他面前的人是否有罪或無辜,受到指控的「束縛」或「釋放」。

在若望福音,罪是神學的弱點,而不是倫理上或行為上的過失(相對於瑪18:18)。罪是未能看到真理──拒絕接受復活的基督。耶穌派遣門徒到世界上去,由聖神賦予力量,宣講復活的基督。有人會接受他們的證言,其他人會拒絕。他們的回應將決定他們會否發現自己身處那些罪過得赦免的人當中,或那些罪過被存留的人當中。

24-25節:我除非看見他,我決不信

「24十二人中的一個,號稱狄狄摩的多默,當耶穌來時,卻沒有和他們在一起。25別的門徒向他說:「我們看見了主。」但他對他們說:「我除非看見他手上的釘孔,用我的指頭,探入釘孔;用我的手,探入他的肋膀,我決不信。」

多默是門徒作見證的第一個人,因為當耶穌向他們顯現時,他並不在場。他們給多默說的話(「我們看見了主」),基本上是瑪利亞告訴他們與耶穌相遇的同一說話(「我看見了主」)。多默並不相信門徒,但門徒也不相信瑪利亞。在親眼看見耶穌之前,他們還是沮喪的、被擊敗的一群。因此,多默不是唯一的懷疑者,也不繼續是懷疑者。他一旦看見其他門徒所看見的,便展示很大的信德。

當耶穌首次顯現給門徒時,多默並不是與門徒在一起。因此,他拒絕相信。這為我們也應是一種警告。當我們沒有在其他信徒的團契中而強化自己時,是很難相信的。多默作出一個驚人的要求:「我除非看見他手上的釘孔,用我的指頭,探入釘孔;用我的手,探入他的肋膀,我決不信」(25節)。較早前,耶穌譴責那些要看到神蹟和奇事才相信的人(4:48)。多默甚至要求更多。如果復活的耶穌符合他的準則,他才會準備放棄自己的不信……多默要求耶穌是「可接觸的」。……他堅持耶穌復活的身體會滿全他的要求。

如果我們想起多默在耶穌準備前往耶路撒冷時所說的話──「我們也去,同他一起死罷」(若11:16),也許能夠理解他的不情願。多默對耶穌是熱誠的,但看見自己最壞的恐懼已實現了。耶穌被釘十字架的事件使他傷心。多默曾相信,但耶穌辜負了他的信念(或似乎是),所以,我們可理解為什麼多默會遲於再次相信。也許,這是為什麼耶穌在26-29節對多默顯示出如此大的憐憫和敏感性。

26-29:第二次顯現

「26八天以後(希臘文:meth hemeras okto),耶穌的門徒又在屋裡,多默也和他們在一起。門戶關著,耶穌來了,站在中間說:「願你們平安!」27然後對多默說:「把你的指頭伸到這裡來,看看我的手罷! 並伸過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作無信的人,但要作個有信德的人。」28多默回答說:「我主!我天主!」29耶穌對他說:「因為你看見了我,才相信嗎?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才是有福的!」

八天以後,這八天是由主日到下一個主日計算在內的,這再一次是一週的第一天。耶穌再一次向他們顯現。門戶再一次關著(26節),但再沒有提及害怕。別的一怍都是跟前一個主日是相同的。耶穌在上一週向門徒顯現,把他們的恐懼轉化成信德。耶穌再一次賜予他的平安。

耶穌沒有譴責多默未能相信,卻給予那些使他能夠相信的事(27節)。多默曾要求看見和觸摸復活的主,而耶穌容許他這樣做。福音沒有提及多默是否真的觸摸耶穌的傷口。只要看見受傷的、復活的基督己足夠了。耶穌說:「不要作(kai me ginou)無信(apistos)的人,但要作個有信德(alla pistos)的人。」我們以為這是懷疑主義者的故事,但是,除裶我們把apistos翻譯成懷疑,否則這個字是沒有那個意思的。

多默在回應耶穌時,作出第四部福音最卓越的基督論宣告。他宣認,「我主!我天主!」(28節),遠遠超越在若望福音其他地方所找到的名號或宣認。所以,最懷疑耶穌復活的人向從死者中復活的主作出最偉大的宣認。正如上文所述,如果第21章是後來加插的,那麼,正如很多學者認為,若望福音的開端和結尾都是堅稱基督的天主性。

耶穌回應時,祝福「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29節)。這是最後的真福或祝福。這些話將鼓勵初期的基督徒,也鼓勵我們,因為我們是在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人當中。曾經看見耶穌的初期基督徒,並不比很多沒有看見耶穌的後期基督徒佔優勢。然而,我們要注意,耶穌沒有說,後來的基督徒比「看見」的門徒更有福,只表示他們也是有福的。

30-31節:這些所記錄的,是為叫你們信

「30耶穌在門徒前還行了許多其他的神跡,沒有記在這部書上。31這些所記錄的,是為叫你們信耶穌是默西亞,天主子;並使你們信的人,賴他的名獲得生命。」

在29節,耶穌宣告那些相信的人是有福的。在30-31節,若望說,「……這些所記錄的,是為叫你們信耶穌是默西亞……」若望撰寫這福音,好使我們,他的讀者,能獲享應許的祝福。

在若望福音,耶穌的奇蹟稱為神蹟(標記)。這些神蹟給予人相信的理由,但很多人見過的人仍不相信(6:36)。選擇是我們的。我們也許會問什麼標記指向天主和基督。創造!基督徒的見證!天主在我們生活的直接干預!標記在我們四週。我們有自由相信與否。耶穌祝福那些相信的人(29節)。

大多數學者同意這些章節以其原本的形式為若望福音作結論。聖史說明他寫作的目標──我們會相信的。他已達到這個目標。數以百萬計的基督徒透過閱讀若望福音而增強他們的信德,而數以百萬的其他人,至少部份地,藉著福音對基督的作證而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