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耶穌乘船,回到對岸;有大夥群眾,聚集在他周圍。耶穌於是留在海濱。當時,來了一個會堂長,名叫雅依洛,一見耶穌,就跪伏在耶穌腳前...」(谷5:21-43)(7月1日)
「那時候,耶穌乘船,回到對岸;有大夥群眾,聚集在他周圍。耶穌於是留在海濱。當時,來了一個會堂長,名叫雅依洛,一見耶穌,就跪伏在耶穌腳前,懇求耶穌說......」(谷5:21-43)(6月28日)
聖經:谷5:21-43
釋經
21-24a節:我的小女兒快要死了
「21耶穌乘船又渡回對岸,有大夥群眾聚集在他周圍;他遂留在海濱。22那時,來了一個會堂長,名叫雅依洛,一見耶穌,就跪伏在他腳前,23懇切求他說:「我的小女兒快要死了,請你來,給她覆手,叫她得救回生。」24耶穌就同他去了。」
「耶穌乘船又渡回對岸」(21節)。加里肋亞海的東岸是外邦人地區,西岸則是猶太人地區。耶穌乘船往來兩岸,向兩個團體傳福音。馬爾谷藉著這個編排,宣佈基督同時降福猶太人和外邦人、在近處或遠處、潔淨或不潔的人,沒有任何偏袒。耶穌現在返回猶太人那邊。
雅依洛是一個會堂長(22節),是團體中顯赫的人。會堂的禮儀循例由信友帶領,會堂長則負責會堂的設施、聖經卷軸、選拔和注視帶領禮儀的人,以及會堂的一般管理。
我們值得注意,耶穌上一次到會堂時,法利塞人和黑落德黨人企圖殺害他(3:6),而下一次他往會堂時,他們將冒犯他(6:3;在路加的版本,他們將企圖殺害他──路4:29)。
雅依洛「就跪伏在他腳前,懇切求他」(22-23節)。在某意義上說,這是值得注意的。雅依洛放下他的職位、他的特權,跪在一個未經認可、週遊各地的老師腳前。雅依洛慣於受別人的請求,而只會在非常嚴重的情況,他才屈尊。我們可能預料他派遣使者而非親出現在耶穌面前。儘管耶穌的聲望使他變得突出,但那已確立的宗教領導層,即雅依洛的同僚,卻對耶穌側目。馬爾谷經已告訴我們,法利塞人和黑落德黨人正商討除滅他(3:6)。
然而,在另一種意義上,雅依洛的請求根本是十分平常的。面對孩子快要死去的事實,父母當然不惜一切來救自己的孩子。雅依洛因為絕望才尋求耶穌的幫助。在本福音中,有三個故事敘述父母求耶穌幫助他們的孩子,而這是其中的第一個。其餘兩個故事分別講述敘利腓尼基婦人(7:25-30),以及附魔的男孩的父親(9:14-29)。在這三個情況,父母在孩子的治癒過程中經遇到阻礙,但堅持下去──耶穌也治好了這三個孩子。
「請你來,給她覆手,叫她得救回生」(23節)。雅依洛的邀請相對於革辣撒人請求他離去(17節)。革辣撒人以恐懼來回應耶穌,雅依洛則以信德來回應。他沒有詢問耶穌可否治癒,卻表達出他的信心,認為耶穌只要給他的女兒覆手,便會治癒她。
「耶穌就同他去了」(24a)。藉著這簡單的一句話……馬爾谷見證耶穌承諾服務人類的需要,也見證個別人類對耶穌具有無法估計的價值。
24b-34節:女兒,你的信德救了你,平安去罷!
「24b有一大群人跟隨著他,擁擠著他。25那時,有一個婦人,患血漏已有十二年。26她在許多醫生手裡,受了許多痛苦,花盡了自己所有的一切,不但沒有見效,反而病勢更加重了。27她聽了有關耶穌的傳說,便來到人群中,從後邊摸了耶穌的衣裳,28因為她心裡想:「我只要一摸他的衣裳,必然會好的。」29她的血源立刻涸竭了,並且覺得身上的疾病也好了。30耶穌立時覺得有一種能力從自己身上出去,就在人群中回過頭來說:「誰摸了我的衣裳?」31他的門徒向他說:「你看!群眾四面擁擠著你,你還問:誰摸了我?」32耶穌四周觀望,要看作這事的婦人。33那婦人明知在自己身上所成的事,就戰戰兢兢地前來,跪伏在耶穌前,把實情完全告訴了他。34耶穌便向她說:「女兒,你的信德救了(希臘文:sesoken)你,平安去罷!你的疾病必得痊癒(希臘文:hugies)!」
「那時,有一個婦人,患血漏已有十二年」(25節)。這婦人曾在許多醫生手裡受了許多痛苦,但沒有被治好。她的情況有別於雅依洛的情況。她的病使她成了不潔的人,使她與人隔離;她不但是不潔的,連接觸她的人也成了不潔。凡她臥過的床和坐過的椅都染上不潔;誰若接觸這些物件,又會染上她的不潔(肋15:25-30)。考慮到這情況,她的丈夫可以休了她(參閱瑪5:31),而看來她的丈夫已休了她很久。她的情況使她不可能找到傭人的工作,而且,諷刺的是,她沒有資格進入會堂。她的情況好像痲瘋病人一樣(參閱1:40-45),因為她不能與別人接觸。這樣的孤立是很難忍受的。這婦人顯然是「局外人」──她不屬於社會。
「她聽了有關耶穌的傳說,便來到人群中,從後邊摸了耶穌的衣裳」(27節)。雅依洛直接走到耶穌那裡,跟他面對面,但這婦人卻從後邊走近耶穌,掩藏在人群當中。她相信只要觸摸耶穌的衣服,必然會好的(28節)。她避免接觸人已很多年,所以,她必定要花很大努力伸出她的手來,甚至接觸耶穌的衣裳。由於她是不潔的,她與治癒者的任何身體接觸,都可能廢止他行奇蹟的力量,破壞整件事情。即使她曾聽過耶穌接觸痲瘋病人的故事(1:41),但很難想像耶穌會接受她的接觸。
然而,婦人的不潔沒有傳到耶穌身上,耶穌的治癒能力反而傳到婦人身上。她一接觸耶穌的衣裳,「她的血源立刻涸竭了,並且覺得身上的疾病也好了」(29節)。耶穌感覺到有一種能力從自己身上出去,他問道:「誰摸了我的衣裳?」(30節)。門徒們相信這是不合理的問題,因為群眾擁擠著。但是,那婦人跪伏在耶穌前,把實情完全告訴了他(33節)。耶穌說:「女兒,你的信德救了你,平安去罷!你的疾病必得痊癒」(34節)。要注意,當她接觸耶穌的衣裳時,她的病已被治好。然而,唯有在她跪伏在耶穌跟前,耶穌才說:「女兒,你的信德救了你」。
要注意信德與治癒之間的關係。「女兒,你的信德救了你」(34節)。在下一章,耶穌將來到自己的家鄉,但由於他們無信心,他不能行什麼奇能(6:1-6)。耶穌用以醫治的力量是天主的力量。然而,在領受治癒的祝福的過程中,個人的信德是重要的成份。
35-43節:女孩子,我命你起來!
「35他還說話的時候,有人從會堂長家裡來,說:「你的女兒死了,你還來煩勞師傅做什麼?」36耶穌聽見所說的話,就給會堂長說:「不要怕,只管信。」37除伯多祿、雅各伯和雅各伯的弟弟若望外,他沒有讓任何人跟他去。38他們到了會堂長的家裡,耶穌看見群眾非常喧噪:有的哭泣,有的哀號,39便進去,給他們說:「你們為什麼喧噪哭泣呢?小女孩並沒有死,只是睡著了!」40他們都譏笑他。他卻把眾人趕出去,帶著小女孩的父親和母親,及同他在一起的人,進了小女孩所在的地方。41他拿起小女孩的手,對她說:「塔里塔,古木!」意思是:「女孩子,我命你起來!」42那女孩子就立刻起來行走,原來她已十二歲了;他們都驚訝得目瞪口呆。43耶穌卻嚴厲命令他們,不要叫任何人知道這事;又吩咐給女孩子吃的。
「你的女兒死了,你還來煩勞師傅做什麼?」(35節)。這故事使人想起若11章復活拉匝祿的故事。如果耶穌來前早一點,他可能防止拉匝祿的死去。拉匝祿死去,瑪爾大和瑪利亞不寄望於耶穌幫忙的能力。馬爾谷沒有告訴我們,雅依洛看到哀悼者時有什麼反應,但是,我們可以想像,當他看見已為死者開始喪禮時,他是多麼悲傷。
群眾向雅洛依說:「你的女兒死了,你還來煩勞師傅做什麼?」(35節)。耶穌告訴雅依洛:「不要怕,只管信」(36節)。他們去看小女孩時,沒有讓任何人跟他去(37節)──對於一個不久可以行走和進食時,哀悼者是不適宜的。
「除伯多祿、雅各伯和雅各伯的弟弟若望外,他沒有讓任何人跟他去」(37節)。這三個人組成耶穌的核心團體,並將應邀在耶穌顯聖容(9:29)和山園祈禱(14:33)時陪伴他。
耶穌「看見群眾非常喧噪:有的哭泣,有的哀號」(38節)。哀悼包括專業的哀悼者,他們嚎啕大哭、捶胸、撕扯自己的頭髮,和扯裂自己的衣服。笛師吹奏哀曲。這些行動提醒團體有人死去,並表示悲傷。它們在乎加強哀慟的心情,與死者訣別時的悲傷慘痛;完全沒有基督信仰那種勝利凱旋的盼望存在。
耶穌對群眾說,「小女孩並沒有死,只是睡著了」(39節)。他的評論是很難明白的,因為這顯然是復活的故事,而不是治癒的故事。然而,睡覺是暫時的,死亡卻是永遠的。這女孩很快「起來行走」,所以,耶穌視她的情況為暫時的。
「他們都譏笑他」(40節)。群眾無疑視小女孩已死了。他們的表現讓我們知道,耶穌將要行的奇蹟是困難的。耶穌把治癒/復活奇蹟的觀眾限於小女孩的父母,及「同他在一起的人」(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40節)。「他拿起小女孩的手,對她說:『塔里塔,古木!』意思是:『女孩子,我命你起來!』」「塔里塔,古木」是阿拉美語,是一種與希伯來文相關的閃放語言。在猶太人當中,阿拉美語是一般平民平姓採用的語言,而希伯來文則是宗教的語言,也是政府和上層人士使用的語言。馬爾谷把「塔里塔,古木」翻譯成希臘文,為初期教會不認識阿拉美語的外邦基督徒閱讀。
「他拿起小女孩的手」(41節)。接觸這小女孩的行為是違反梅瑟法律,即誰觸摸了牠的屍體,直到晚上是的不潔的(肋11:39),或是七天之久不潔(戶19:11)。這樣的人不得住在營幕裡(戶5:2-3)。
在本章裡,耶穌違反很多禁忌。附魔者的故事(1-20節)的特色是不潔的邪魔(軍旅)、不潔的地方(墳墓)、不是的動物(豬),和不潔的土地(十城區)。耶穌卻願意在那裡傳教。耶穌肯定那接觸他的衣裳的婦人是有信德的。他現在接觸屍體。但是,奇蹟剔除了玷污的原因,使問題變得毫無實際意義。假如患血漏病的婦人己痊癒,假如小女孩可以起來行走和進食(42-43節),那麼,人們怎能指責耶穌接觸她們。
「那女孩子就立刻起來行走,原來她已十二歲了」(42節)。「立刻」是馬爾谷喜歡用的字,在本福音出現了廿七次。女孩子是十二歲,相稱於婦人患了血漏病十二年(25節)。
「耶穌卻嚴厲命令他們,不要叫任何人知道這事」(43節)。這看來是古怪的,因為人們不可能不知道女孩得以痊癒/復活,而群眾也不可能把消息保密。那得潔淨的癩病人也立刻不理會同一的命令(1:44-45)。這裡再次出現保密與耶穌行奇蹟相關連的主題:不可向那些不能理解的人宣佈女孩的痊癒──這些人當然包括耶穌同時代的人。唯有那些相信耶穌自死者中復活的人,才能明白復活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