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

「那時候,耶穌來到了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境內,就問門徒說:「人們說人子是誰?」門徒說:「有人說是洗者若翰;有人說是厄里亞;也有人說是耶肋米亞,或者先知中......」(瑪16:13-20)(8月27日)

聖經:瑪 16:13-20

釋經

13-14節:人們說人子是誰?

「13耶穌來到了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境內,就問門徒說:「人們說人子是誰?」14他們說:「有人說是洗者若翰;有人說是厄里亞;也有人說是耶肋米亞,或先知中的一位。」

「耶穌來到了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境內」(13節)。斐理伯的凱撒勒雅,位於加里肋亞海以北二十哩的赫爾孟山附近,處於外邦人世界的邊界,主要是外邦人的城市。在最初,它是以崇拜巴耳神和牧神(Pan)見稱。在耶穌時代,這裡有一座凱撒廟。耶穌似乎要退到那裡,以避開加里肋亞的群眾,好能準備他的門徒踏上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由19:1開始)──一個將以他的死亡和復活結束的旅程。

「人們說人子是誰?」(13節)。耶穌揀選這外邦人的地方,更完整地向門徒揭示自己,也許給我們一個提示,就是他將在大委託(28:l9-20)中明確關注全世界。他沒有把自己的身份告訴門徒,反而問他們,人們說人子是誰。人子是耶穌最經常用來識別自己的稱呼(8:20; 9:6; 10:23; 11:19; 12:8, 32; 13:37,41; 16:13,27; 17:9,12,22; 19:28; 20:18,28; 24:27,30,37,39; 25:31; 26:2,24,45,64)。這稱呼的意思並不清晰。耶穌用這稱呼,可能是因為它不含有與默西亞的稱號有關的「包袱」。

「有人說是洗者若翰;有人說是厄里亞;也有人說是耶肋米亞,或先知中的一位」(14節)。門徒(不僅是伯多祿)告訴耶穌人們的想法:

──洗者若翰,是被黑落德殺害的。若翰的出現是如此有力的,所以人們即使再看到他,也不會感到驚訝。的確,黑落德以為耶穌可能是復活了的若翰(14:2)。
──厄里亞先知,因為他要「在上主偉大及可怕的日子來臨以前」再次出現(拉3:23)。
──耶肋米亞先知,因為他被人拒絕,也為耶路撒冷而哭。
──或先知中的一位。

人們顯然對耶穌抱有這樣的想法,並認定他是先知。然而,當他們企圖認出耶穌時,卻從昔日的先知來考慮。是的,耶穌是先知,但他更是超越先知。他將如先知般挑戰他們,但也會以新和出乎意料的方向引領他們。知道人們對耶穌的意見是有趣的,但是,耶穌的第一個問題純粹是準備門徒回答第二個、最重要的問題(15節)。

15-16節:你們說我是誰?

15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16西滿伯多祿回答說:「你是默西亞(希臘文:Christos),永生天主之子。」

「你們說我是誰?」(15節)。當耶穌說「我」的時候,就是清楚指出,他是13節所提及的「人子。」真正的問題,就是門徒對耶穌有什麼想法。當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的時候,「你們」既是強調的,也是複數的──不只是向伯多祿,而是向門徒們講的。人們有自由去相信他們本身對耶穌的想法,但是,耶穌謹慎地準備這些門徒去履行他的工作。他們已聽過他的教訓,又目睹他的奇蹟。所以,他們對他的看法是重要的。

我們聽到耶穌是默西亞,不會感到驚訝。瑪竇福音以「耶穌基督(默西亞)的族譜」(1:1)這句話開始,而直至現在,瑪竇已幾次採用「默西亞」一詞(1:16-18; 2:4; 11:2)。我們不知道,門徒們在首次捨棄一切,跟隨耶穌的時候,心裡有什麼想法。隨著他們日復一日地跟隨他,他們的明悟理應不斷成長。然而,這是門徒首次承認耶穌的默西亞身份。

「永生天主之子」(16節)。耶穌不只是未來的審判者(人子),也不只是過去的長期期望的默西亞(基督);他是現在最重要的人,即是永生天主之子。耶穌受洗時,我們首次聽到他是天主子;天主宣佈:「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3:17)。耶穌提到自己是「子」(11:27)。較早前,當耶穌步行海面和平息風浪的時候(14:33),門徒稱他為天主子。

「永生天主」正好相對於斐里伯的凱撒勒雅這地方的沒有生命的偶像。伯多祿的聲明要求承諾。當我們一旦說:「基督」,就必須跟隨基督,不管將來的境況是怎麼樣。

17節:約納的兒子西滿,你是有福的

「17耶穌回答他說:約納(希臘文:Bariona)的兒子西滿,你是有福的,因為不是肉和血啟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

「約納的兒子西滿,你是有福的」(17節)。伯多祿承認耶穌是永生天主之子。現在,耶穌藉著承認西滿為約納的兒子作為回應,並給予他的祝福。在若望福音裡,伯多祿的父親是若望,而不是約納(若1:42; 21:15)。可能是希臘文的拼寫,是合法地把bar Johanan(『若望的兒子』)作音譯和縮寫」。要注意耶穌稱他為西滿,而西滿的父親可以透過這名字認出他來,不是耶穌剛才給他的新名字。

「因為不是肉和血啟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17節)。伯多祿不是因自己屬靈的敏銳而得到這洞見。天主賜他對耶穌有這樣的領悟。伯多祿的洞見是來自啟宗,不是推論。

18節: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

「18我再給你說:你是伯多祿(磐石)(希臘文:Petros),在這磐石(希臘文:petra)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

這民族已習慣視天主為磐石(創49:24;申32;撒上2:2; 22;詠18; 28; 31; 42; 62; 71; 78; 89; 92等等)。依撒意亞也指亞巴郎和撒辣為石:「你們要細察那巖石,你們是從那上邊鑿下來的;要細察那石穴,你們是從那裡挖出來的。你們要細察那巖石,你們是從那上邊鑿下來的;要細察那石穴,你們是從那裡挖出來的」(依51:1-2)。考慮到這些聯繫,耶穌稱伯多祿為磐石時,確實表揚了他。耶穌也在伯多祿身上放下很重的責任的負擔。

「在這磐石上」(18節)。耶穌把伯多祿定為磐石,並在上面建立他的教會。伯多祿是首位羅馬主教,也是歷任教宗的第一位。伯多祿這磐石的宣認,以及在這宣認背後的事實,即耶穌是基督、永生天主之子。「你是伯多祿(磐石)(希臘文:Petros,陽性)」,在這磐石(希臘文:petra,陰性)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然而,雖然新約是用希臘文寫成,但耶穌幾乎肯定採用阿拉美語的Cephas,這字本身是不甚適合以希臘文作區別的。

──「耶穌在此表揚伯多祿並使他作教會的領袖」。

──「耶穌的意思是顯而易見的:伯多祿是磐石、基礎,他要在這磐石上建立教會……這是一個關於宗座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伯多祿和耶穌的故事,而對這段經文最合理的解釋,就是耶穌確實指稱伯多祿為磐石,即天主新子民的主要領袖」。

──「儘管希臘文的雙關語必然要求把Petros改為petra,但是,自然地閱讀這段經文……便會明白教會要在伯多祿這磐石上建立……宣認本身就是磐石這觀點……證明教宗職有理的這段經文的自然意義,即教會要在伯多祿這磐石上建立的,確定宗座職好像確定宗徒一般,要以耶穌作為它存在的基礎。耶穌是建立者,宗徒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藉著他而做的」。

──「耶穌應許要在其上建立教會的磐石,事實上就是伯多祿。耶穌的話決定由誰管理教會……為正確地理解經文,我們需要回憶伯多祿在16:13-20的職能。他是門徒團體的代表。因此,當伯多祿領袖束縛與釋放的鑰匙的時,他是代表著教會的。這就是說,19節的話不但賦予伯多祿在教會享有特別的權威,同時也是賦予教會在歷史上享有特別的權威」。

「我要建立我的教會」(18節)。正是耶穌建立教會。教會屬於他。宗徒及其他基督徒是配角,但那些角色都是重要的。然而,耶穌才是主角。對某些學者來說,「教會」一詞是絆腳石,因為他們肯定地指出,在耶穌講這番話的時候,根本沒有教會(希臘文:ekklesia)。然而,ekklesia是一個普通的字,可以指稱任何的會眾,所以沒理由假設耶穌不用這個字,或者他不可能展望在他升天後會產生一個信友團體。

「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18節)。陰間是死人的住處。在此,這是陰府或邪惡勢力的比喻(參閱依38:10)。耶穌的話「暗示死亡本身襲擊教會,但死亡不能壓倒我們……教會將堅持下去,直至基督再來,而任何反對的勢力,即使基督徒要殉道,抑或最後的假基督壓迫……都不能阻止天主的目的在歷史中獲得最終的勝利。

耶穌的比喻涉及門的其中一邊。陰間的門阻止裡面的人外出,以及外面的人闖進。它們堵塞死者,阻止他們逃走,也提防那些要救贖死者的人。然而,耶穌將以自己的復活來摧毀死亡的勢力;他的復活是很多將要從死者中復活的信徒的初果(格前15:23)。陰間的門抵擋不住基督的復活對它們的攻擊。不但是基督,而是死者中所有蒙救?的人,將要再起來,充滿信心地跨過那破爛的門。上主的應許,並非基督徒不會走過地獄;而是地獄不會得勝,死亡的勢力也沒有最後決定權。

19節: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

「19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

「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19節)。這些話是源自依22:22:「我要將達味家室的鑰匙放在他肩上;他開了,沒有人能關;他關了,沒有人能開。」厄里雅金因而成了宮廷總管,負責早上開門,晚上關門,以及控制所有可通往王室的路。至於伯多祿,他的角色是在五旬節那天,為三千人開門(宗2)。雖然他起初抗拒向外邦人敞開大門,但天主將說服他接納外邦人百夫長(宗10),而伯多祿將成為耶路撒冷議會的發言人,繼續向外邦人敞開大門(宗15章)。

「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19節)。束縛和釋放亦與教義和道德品行的裁決有關。按照辣彼的語言,束縛和釋放是宣佈宣某些行為是被禁止的或准許的……其後,教會傳統把原則發展至包括赦免或保留罪過(18:18;若20:23)。「釋放」也暗示具有控制加入教會的權柄──以服務教義和倫理裁決為基礎,從而禁止或接納。

瑪竇在此指出伯多祿為基督宗教的首席辣彼,即就教義和品行作出艱難的決定。他並不是變成小天主,但他的信德意味著他以天主的德能來負責承行主旨。伯多祿是那以權威教導和解釋的人,以致向別人開啟天上的統治。在瑪18:18,耶穌把這權柄及於整個門徒團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

『鑰匙』成為與死亡勢力交戰的武器。死亡是有力的敵人,……(但)死亡在打鬥時,它的一隻手是綁在背後的。死亡不能通往天主的統治。凡教會束縛的,死亡不能釋放;凡教會釋放的,死亡不能束縛。

20節:他嚴禁門徒,不要對任何人說

「20他遂即嚴禁門徒,不要對任何人說他是默西亞。」

耶穌仍未準備門徒把他的秘密告訴世界。世界未準備聽這秘密,,而門徒也未準備好準確地揭露這秘密。他們明白耶穌是默西亞,但他們以傳統的戰士-君王的角度來理解默西亞的身份。在21-28節,刵穌要告訴門徒,可從他的默西亞身份期望些什麼──他的死亡和復活──但伯多祿諫責他,結果遭到耶穌嚴厲的責備。在他們明白默西亞要承擔什麼以前,他不會容許門徒披露他的默西亞身份。直至他們看到復活的基督,他們不會真正明白的。這將會很快出現。在19:1,耶穌要展開前往耶路撒冷和十字架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