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復活主日 (甲年)

「安息日一過,一周的第一日,天快亮時,瑪利亞瑪達肋納,和另外一位瑪利亞,來看墳墓。忽然發生了大地震,因為上主的天使從天降來......」(瑪28:1-10)(4月16日)

瑪28:1-10

釋經

1-10節:耶穌的復活

每部福音都有記載耶穌的復活,但在敘述之間各有不同之處。這些分別不令人懷疑聖經,而四個敘述不過是獨立而非合作成書。

瑪竇的敘述是根據谷16:1-8。在這一天,製造謠言的人暗示門徒把耶穌的遺體偷去,所以復活不是真的。瑪竇透過強調墳墓的嚴密保安、天主的介入、婦女們確實觸摸過耶穌、司祭長和長老的不誠實,以及受賄而說謊的兵士(28:11-15),希望證明教會的宣講在歷史上是真實的。

復活是聖經的核心事件。復活的概念紮根於舊約(約19:25-26;詠49:15;依26:19;達12:2;則37章),而新約大多數書卷都強調復活。

耶穌復活的首個敘述不是福音,而是格前15:3-8。各敘述沒有描述復活本身,即沒有敘述耶穌開啟了眼睛、站起來和離開墳墓。我們對復活所知道的,是源自復活基督的見證人,而不是復活本身的見證人。

耶穌基督的復活是我們信仰的基礎「沒有十字架恥辱的逆轉,耶穌的死亡便沒有補贖任何東西。復活展現基督得到天主的證明,而天主重新立他為宇宙的主。

如果復活是假的,那麼,「我們就是眾人中最可憐的了」(格前15:19),因為我們把信仰押在謊言上作賭注。如果復活是真的,那麼,它證實耶穌的教誨和職務,以及我們的信仰。儘管有一些理由來相信復活,但是,我們不能證實它,而只透過信德的眼睛來看見。這是信德的故事,不是為不信者,而是為信徒。

瑪竇有關耶穌復活的敘述包括一些與聖者們死而復活的敘述(27:51-53)之間的平行文:

──地震(27:51及28:2)。
──墳墓打開(27:52及28:2)。
──看守的人害怕(27:54及28:34)。
──人們見證復活的聖者(27:53)和復活的耶穌(28:9)。
──聖者/守衛進入聖城(27:53及28:11)。

1節:一週的第一天,天快亮時

「1 安息日既過,一週的第一天,天快亮時,瑪利亞瑪達肋納和另一個瑪利亞來看墳墓。」

復活不是在安息日,而是在平日發生。在創世時,天主聖化了安息日。在復活時,耶穌聖化翌日。

安息日在日落時結束,婦女在天快亮時走到墳墓。瑪利亞瑪達肋納和瑪利亞,即雅各伯和若瑟的母親,見證耶穌被釘十字架(27:56)。瑪利亞瑪達肋納和「另一個瑪利亞」(大概是雅各伯和若瑟的母親)見證耶穌被埋葬(27:61),現在,她們要成為復活的見證人。我們慶祝伯多祿的勇敢,保祿的恩寵,以及若望的卓越;我們也應慶祝瑪達肋納的忠貞。在四部福音裡,這位婦女一直堅定不移地站在耶穌旁邊,甚至在他死時和死後。

申19:15要求,按照法律程序,必須至少有兩個見證人,而猶太習俗只承認男人為見證。耶穌在傳教時,打破了一些傳統,而他在這裡要打破另一個傳統。那十一個宗徒,全部都是男人,卻不知所縱,由兩個婦女作復活的見證人。比本福音較早成書的格前15:3-8,列出一些見證人,卻沒有包括瑪利亞瑪達肋納,反而提及「弟兄。」

谷16:1稱,婦女來要傅抹耶穌,但在瑪竇福音,已記載有一個拿了一玉瓶香液來傅抹耶穌。耶穌說:「她把這香液倒在我身上,原是為安葬我而作的」(26:12)。在本福音,婦女來「看墳墓」(1節),而不是傅抹耶穌。

2-4節:上主的天使把石頭滾開

「2 忽然發生了大地震,因為上主的天使從上天降來,上前把石頭滾開,坐在上面。3 他的容貌好像閃電,他的衣服潔白如雪。4 看守的人由於怕他,嚇得打顫,變得好像死人一樣。」

「忽然發生了大地震」(2節)。地震、穿著耀眼衣服的天使、滾開的石頭,這一切都是末世的象徵,告訴我們天主正在展示一個新紀元。它們提醒我們以色列在西乃山上與天主相遇(出19:18)。地震也宣告耶穌的死亡(27:51)。天使的容貌使人想起達7:9及10:6中的萬古常存者。

「上主的天使」(2節)。較早前,在本福音裡,天使向若瑟顯現給若瑟,叫他娶瑪利亞為妻(1:20),後來叫他逃往埃及(2:13)和返回以色列(2:19-20)。

天使「把石頭滾開,坐在上面」(2節)。耶穌的墳墓的石頭相對於裡面的萬古磐石,不過是小圓石而已。天主的容貌清楚指出,天使不是平凡的存有,而這也不是平凡的時刻。耶穌的復活在救恩史開創新紀元。

「他的容貌好像閃電,他的衣服潔白如雪」(3節)。天使的容貌使人想起梅瑟在西乃山上與天主相遇後,他的面容發光(出34:29),以及耶穌在顯聖容時,他的容貌發光,他的衣服潔白如光(17:2)。天使的容貌既反映天主的光榮,也證明天使是來自天上的。

「看守的人由於怕他,嚇得打顫(eseisthesan),變得好像死人一樣」(4節)。看守的人怕得要死!地震(seismos),看守的人也打顫(eseisthesan,源自seismos同一字根)。耶穌本應已死,但是活著。看守的人本應是活著的並看守耶穌的遺體,卻變成好像死人一樣。

5-6節:他不在這裡,因為他已經照他所說的復活了

「5 天使對婦女說道:「妳們不要害怕!我知道妳們尋找被釘死的耶穌。6 他不在這裡,因為他已經照他所說的復活了。妳們來看看那安放過他的地方。」

「不要害怕」(5節)。婦女必是害怕被羅馬衛兵騷擾,但畢竟已來到墳墓。然後,地震和天使的閃耀的容貌必嚇倒她們。她們必定害怕有人傷害耶穌的遺體。然而,信德很難與恐懼共存,所以天使來恢復她們的信德。「不要害怕。」這些話是天使給若瑟談及他的懷孕的未婚妻時說的(1:20)。耶穌教導,「不要害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呢」(10:31)。當他步行海面,朝著門徒走時說:「放心!是我。不必害怕!」(14:27)。他在顯聖容時,再向門徒保證:「起來,不要害怕」(17:7)。現在天使對婦女說:「不要害怕。」這是體恤的時刻,天主的使者承認婦女本性的恐懼並幫助她們度過。

天使把石頭滾開(2節),不是為了讓耶穌出來,而是要讓婦女進去。復活是歷史──經已發生了。至於真實的復活,沒有人類的見證。這些婦女見證耶穌的死亡和被埋葬。現在,她們見證一個事實,就是儘管羅馬儘了最大的努力,耶穌還是離開了。天使向婦女保證,耶穌已經照他所預言的復活了。

「已復活了。」喜訊不僅是耶穌的精神活著,而是他的身體已復活。有關復活的全部教理,我們必須轉向保祿,他告訴我們,耶穌是「死者的初果」(格前15:20)──耶穌復活的喜訊導向我們自身復活的喜訊──復活起來的是屬神的身體(格前15:44)──但這畢竟是真實的身體。若望福音告訴我們,耶穌復活起來的身體不需要鎖匙也能穿越房間(若20:19,26),但他卻把受傷的手和肋膀給多默檢查(若20:27)。

7節:快去對他的門徒說

「7 並且快去對他的門徒說:他已經由死者中復活了。看!他在你們以先往加利肋亞去,在那裡你們要看見他。看!我已經告訴了妳們。」

天使吩咐婦女告訴門徒,使她們成為首批宣講復活喜訊的人。如果瑪竇企圖編造一個可信的故事,那麼,耶穌便會首先顯現給伯多祿或宗徒之一。但是,正如耶穌要打破模式,揀選婦女作最初的見證人,他再次打破模式,揀選她們作最初的宣講者。她們的首篇講道是給門徒,給那些本應不需要信服但有時需要的人。

「看!他在你們以先往加利肋亞去。」在釘十字架之前,耶穌告訴門徒,他要「在你們以先到加利肋亞去」(26:32)。「對瑪竇來說,加里肋亞不僅是地理,而是神學,即『外方人的加里肋亞』(參閱4:12-17),這裡是耶穌派遣門徒往訓萬民的適合地方(28:16-20)」。

8-10節:忽然,耶穌迎上她們

「8 她們趕快離開墳墓,又恐懼又異常喜樂,跑去報告他的門徒。9 忽然,耶穌迎上她們說:「願妳們平安!」她們遂上前抱住耶穌的腳,朝拜了他。10 耶穌對她們說:「不要害怕!妳們去,報告我的兄弟,叫他們往加利肋亞去,他們要在那裡看見我。」

「她們趕快離開墳墓」(8節)。婦女跑去報告門徒。她們不但服從天使的直接命令,也順應她們的人性本能,去分享喜訊。儘管天使給她們保證,她們仍是恐懼,這是面對不尋常事件的自然反應。但是,她們也是喜樂的,因為天使應許耶穌是活著。

「願妳們平安!」(9節)。耶穌迎上她們並說 Chairete,這是普遍的希臘文問候語,相等於猶太人的Shalom。

「她們遂上前抱住耶穌的腳,朝拜了他」(9節)。婦女不像路24:16和若20:14所敘述的,她們立即認出耶穌來並上前(proseltousai)。「整部福音使用Proseltousai這動詞來形容病人或其他請求者走向耶穌(參閱8:2,5,19,25; 9:14,20,28; 13:10,36; 15:30; 17:14; 18:21; 19:16; 20:20; 21:14; 26:7)」(Senior, 342)。婦女抱住耶穌的腳,她們的行動見證耶穌肉身的復活。她們朝拜他。福音只有三次提及人們朝拜耶穌(參閱2:11;若9:38),這是其中一次。

「不要害怕」(10節)。耶穌重複天使叫婦女放心的話。他也重複天使命令她們去,報告門徒,但具有顯著不同之處。他說,「報告我的兄弟,叫他們往加利肋亞去。」兄弟-兄弟的關係,比門徒-師傅的關係更加親密。耶穌應許,凡在人前承認他的,他在父前也必承認他;但誰若在人前否認他,他在父前也必否認他(10:32-33)。門徒已離棄耶穌(26:25),伯多祿亦曾否認他(26:69-75)。正義要求耶穌否認他們,但愛要求他寬恕。

十一個門徒就往加里肋亞(28:16)──「外方人的加里肋亞」(4:15)──他們在那裡將聽到耶穌吩咐他們「去使萬民成為門徒」(28:19)。這不是耶穌首次把外方人包括在他的傳教職務裡。在故事的開端,賢士(2:1-12)介紹外方人。刵穌治好百夫長的僕人(8:5-13)和客納罕婦人的女兒(15:21-28)。現在,耶穌正式派遣門徒向猶太民族以外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