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你們小小的羊群,不要害怕!因為你們的父,喜歡把天國賜給你們。要變賣你們所有的,來施捨,為你們自己準備不朽的錢囊......」(路12:32-48)(8月7日)


聖經:路12:32-48

釋經

32-34節:你們小小的羊群,不要害怕

「32你們小小的羊群,不要害怕!因為你們的父喜歡把天國賜給你們。33要變賣你們所有的來施捨(希臘文:eleemosunen),為你們自己備下經久不朽的錢囊,在天上備下取用不盡的寶藏;那裡盜賊不能走近,蠹蟲也不能損壞,34因為你們的寶藏在那裡,你們的心也必在那裡。」

「不要害怕」(32節)。在22-31節,耶穌告訴門徒不要憂愁掛心,因為天父知道我們的需要(30節)。如果我們先尋求天國,祂會賜給我們天國和我們所需要的一切(31節)。在32節,耶穌說,天父不喜歡向我們否認天國,相反地,祂喜歡把天國賜給我們。正如我們不要思慮我們的日用糧,也不需要思慮我們的天國遺產。

「小小的羊群」(32節)。在「羊群」一詞的背後,所指的是以色列(則34:11-24),也提醒我們,天主是信友的牧人。在這情況下,「小小的羊群」代表門徒,並透過他們而代表初期基督徒教會。

「要變賣你們所有的來施捨」(33節)。路加在本福音和宗徒大事錄,強調愛德(路3:10-11; 6:38; 10:33-35; 11:41; 19:8;宗6:1-4; 10:4; 11:29-30; 20:35)。他也告訴首批門徒如何把私有權交換公有權(宗2:44-46; 4:32-37)。這是本質上一種充滿信德來獲得金錢與財物的方法。

「施捨」一詞的希臘文是eleemosunen,與eleeo(解作「好心的」或「仁慈的」或「感同情」)相關。施捨一般表示給予金賜,但在較深入的層次,它表示給予所需要的,包括金錢、食物、援手、聆聽等。有需要的人很多,但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金錢。

「為你們自己備下經久不朽的錢囊,在天上備下取用不盡的寶藏」(33節)。當耶穌告訴門徒變賣他們所有的一切來施捨時,他心裡所想的是超越廉價舊貨店的慈善、超越只給予我們不再需要的東西。由於施捨產生天上的寶藏,那麼,把施捨局限於一些只有很少價值的東西上,是沒有意義的。明智的人會慷慨大方地施予。施予現世事物(引來盜賊和蠹蟲的事物)就是在天上建立投資(經久不朽的錢囊)。

在因恩寵得救和因善工得救之間有一種張力。我們必須小心謹慎,不要使人以為,慈善工作能為我們贏得救恩,而無須理會我們與基督的關係。但是我們也必須小心謹慎,不要漠視耶穌為我們施捨所許下的承諾。基督徒團體如果不考慮自己如何服務窮人和不幸的人,就不能默觀門徒的意義。門徒的意義在於信友的心靈。

我們知道耶穌的首批門徒「捨棄一切,跟隨了他」(5:11,28)。……然而,這裡所主要關注的問題,大概是那些沒有離家往外地傳教的信徒團體。他們可變賣財物來「施捨」或「行善」。

「在天上備下取用不盡的寶藏;那裡盜賊不能走近,蠹蟲也不能損壞」(33節)。今天,有成千上萬能損壞現世財富的事物。盜賊仍是一個問題,但財富面對最大的威脅是股票市場波動、匯率波動、通貨膨脹、逃稅、訴訟、天災等等。當然,還有全球暖化、空氣污染、垃圾過多。我們還開始意識到生化的或核子的恐怖主義的危險。跟各種真正可能造成災難的因素比較,盜賊和蠹蟲不過是惱人的小事。然而,它們是要提醒我們,物質財物是可腐朽的。

「因為你們的寶藏在那裡,你們的心也必在那裡」(34節)。世界所相信那相反的事物。世界告訴我們要尋找喜歡的東西,並花錢來得到它。那種方法導致人們藉著過度擁有昂貴的東西或追求冒險而實現自己。最壞的是,它導致明顯的自我破壞的行為,例如吸毒等。耶穌提供另一個擇選,告訴我們要施捨,並向我們保證,我們的施予在那裡,我們的心也在那裡。這是基督徒再次證實的原則。那些助人的人發覺自己很關心他們所幫助的人,並從符合真正的需要而享受有意義的生命。

耶穌剛才講了糊塗富人的比喻(13-21節),而那比喻的結論是:「那為自己厚積財產而不在天主前致富的,也是如此」(21節)。在32-34節,耶穌給我們顯示「在天主前致富」的方法,就是施捨給有需要的人。

35-40節:準備基督再來

儘管這兩個小小的比喻沒有特別提及基督再來,但那是它們的焦點。那些經已作好準備的人將獲得回報,而那些沒有準備的將要接受審判。初期教會期待基督很快再來。然而,路加福音成書的時候,基督徒開始明白,基督的來臨會遲延,是他們所沒有預料的。

路加在別處討論警醒和沉睡的主題。在耶穌顯聖容時,「伯多祿和同他在一起的,都昏昏欲睡。他們一醒,就看見衪的光耀和在他旁待立的兩個人」(9:32)。他們因他們的忠信而得回報。在橄欖山上,耶穌來到門徒那裡,看見他們都因憂悶睡著了,就給他們說:「你們怎麼睡覺呢?起來祈禱吧!免得陷於誘感」(路22:45-46)。

35-38節:要把你們的腰束起,把燈點著

「35要把你們的腰束起(希臘文:estosan humon hai osphues periezosmenai),把燈點著;36應當如同那些等候自己的主人(希臘文:kurios),由婚宴回來的人,為的是主人來到,一敲門,立刻就給他開門。37主人來到時,遇見醒寤著的那些僕人,是有福的。我實在告訴你們:主人要束上腰,請他們坐席,自己前來伺候他們。38他二更來也罷,三更來也罷,若遇見這樣,那些人才是有福的(希臘文:makarioi)。」

「要把你們的腰束起」(35節)。這句經文使人想起逾越節晚餐的指示:「你們應這樣吃:束著腰,腳上穿著鞋,手裡拿著棍杖,急速快吃」(出12:11)。逾越節的指示就是準備人在適當的時刻來臨時,趕快離開埃及。耶穌的指示就是準備門徒面對耶穌的再來,因為那是在意料之外的時間出現的。

「把燈點著」(35節)。油燈要求人的不斷關心。必須修剪燈芯,和加添燈油。如果燈保養得不好,那麼,當你需要時,燈便不會照亮。即使一個保養得好的燈,也需要時間來燃點。

「應當如同那些等候自己的主人,由婚宴回來的人,為的是主人來到,一敲門,立刻就給他開門」(36節)。在很多情況下,準備是關乎生死存亡的事。消防員、軍人、醫生等,都需要準備,當需要行動的時間來臨,手頭要拿著工具。在危機中,每分每秒都是重要的。如果消防員遲來了五分鐘,火勢便可能失控。如果醫生遲來五分鐘,病人可能已去世。一些從事涉及危機的職業的人要定期接受訓練,好能在危機出現時能有效地回應。準備基督來臨,同樣是生死攸關的。

「主人(希臘文:kurios)來到時,遇見醒寤著的那些僕人,是有福的。我實在告訴你們:主人要束上腰,請他們坐席,自己前來伺候他們」(37節)。耶穌的比喻首先看來是無惡意的故事,利用常見的事物來提出明顯的要點,但後來突然採取出乎意料的方向、即道德的方向:

──慈善的撒瑪黎雅人證實是那傷者的近人(10:36-37)。

──那富有人說:「靈魂哪!你存有大量的財物,足夠多年之用。」天主卻給他說:「糊塗人哪!今夜就要索回你的靈魂」(12:19-20)。

──現在,在這個醒寤著的僕人的比喻裡,我們預料僕人會請主人(希臘文:kurios)坐席,然後伺候主人用膳。然而,耶穌卻說,主人請他們坐席,自己前來伺候他們。這裡所指的,是當耶穌回來時,門徒將享用的末世宴席。在天主降生成人時,「人子不是來受服事,而是來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性命,為大眾作贖價」(谷10:45)。服務是基督再來的目的。正如瑪利亞的讚主曲(路1:52b)所預言的,回來的主人藉著服務僕人而尊重謙卑者,推翻社會宗教及社會政治的準則。這是歡欣和作準備的原因。

「他二更來也罷,三更來也罷(希臘文:en te deutera kan en te trite phulake),若遇見這樣,那些人才是有福的」(38節)。耶穌可能談及主人在午夜,即人們已睡覺時候回來,這是始料未及的時刻,就是昏昏欲睡的人發覺不可能再作準備。主人的回來將反映出僕人是否已準備。耶穌承諾那些人是有福的(希臘文:makarioi)。

39-40節:在不料想的時辰,人子就來了

「39你們應該明白這一點: 如果家主知道盜賊何時要來,【他必要醒寤】,決不容自己的房屋被挖穿。40你們也應當準備,因為在你們不料想的時辰,人子就來了。」

很多人努力預測基督再來的時候,但類似的努力總是無結果的。人子將在不料想的時辰來到,好像盜賊在夜間來到一樣。那麼,問題是我們如何準備上主的來臨。當然,屋主不能整天醒著……但準備是可能的,因為它包含繼續忠於一個人的職責。這是重要的洞見。我們不能整天醒寤著。關鍵是「警醒」,即持續地以合乎道德和服從的方式來生活,好能向天主交待我們如何生活。

41-48節:伯多祿的問話和耶穌的答覆

「41伯多祿說:「主,你講的這個比喻,是為我們呢,還是為眾人?」42主說:「究竟誰是那忠信及精明的管家,主人派他管理自己的家僕,按時配給食糧?43主人來時,看見他如此行事,那僕人纔是有福的。44我實在告訴你們:主人必要委派他,管理自己的一切財產。45如果那個僕人心裡說:我主人必然遲來;他便開始拷打僕婢,也吃也喝也醉酒。46在他不期待的日子,不知覺的時刻,那僕人的主人要來,必要剷除他,使他與不信者遭受同樣的命運。47那知道主人的旨意,而偏不準備,或竟不奉行他旨意的僕人,必然要多受拷打;48那不知道而做了應受拷打之事的,要少受拷打。給誰的多,向誰要的也多;交托誰的多,向誰索取的也格外多。」

41-48節一段除41,47,48三節外與瑪24:45-51相同。但兩聖史所記的時間與地點卻不相同。如果是同一訓諭,應當以路加的次序較為可取,因為路加聖史指定了耶穌施訓的光景(41節)。伯多祿的問話(41節),只見於路。這句話說明了伯多祿的情感易於激動,及其在十二位宗徒中為首的地位。或許37節所應許的非常特別,就打動了他的心絃。他願意知道這個至大的特恩,是單獨許給宗徒們,還是也許給其他所有的人?伯多祿知道耶穌上面教訓是專向十二宗徒講的,所以他有了這個問題。耶穌遂用比喻,一如16節,使伯多祿明白這話也是向大眾講的。因為耶穌通常對始終隨同他的門徒不這樣施教。此處問題的語氣與若21:21相似,而耶穌的答話也與若21:22相似。按谷13:37好像耶穌直接答覆了伯多祿在此所問的問題:「我對你們說的,我也對眾人說:你們警醒寤!」

42節:耶穌基督沒有直接答覆問者希望知道的問題,但提出一個問者應當知道的問題:「究竟誰是那忠信及精明的管家……?」。耶穌的這的比喻特別是論宗徒及其他傳揚福音的人員說的(12:41;參閱格前4:1),同時也未排除其他的信徒(參閱伯前4:10)。每一個屬於基督家庭的人,必須克盡厥職,忠信地,慎重地看管基督的大家庭。人子來時,看見誰忠信盡職,必委派誰管理自己的一切財富。就是說:或者人子再來的時候,重重地賞報他(拉岡熱 Lagrange);或是使要死的人在永遠的幸福中獲得尊位與光榮(加耳默 Calmet)。至於那自私而又瀆職的人,人子必要使他與諸聖的團體隔絕(聖熱羅尼莫 St. Jerome),或重重地懲罰他,使之與不信者同科(儒翁 Jouon)。

47-48節:是上述比喻意義的引申。有些學者以為這兩節是一個新的比喻,不過此說缺乏充足的理由。不忠信的管家,所受懲罰的輕重,端看他們罪過的大小。那知道主人的心意,而偏偏不準備,或者相反主人的意見行事的僕人,必然多受拷打。至若那不明主人的意思,而糊塗行事的僕人,雖然也應受拷打,但比前者的次數少多了。耶穌在結論裡引用了一句格言說:「給誰的多,向誰要的也多……」這句金石之言,意義非常淺顯。根據對偶體的規律,兩句義同的話,使同一真理,更為彰明昭著。天主要照他賜給我們每人的恩惠,按照我們每人的勤怠功過,行賞處罰(參閱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