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那時候,耶穌聽說若翰死了,就上船,獨自退到荒野;群眾聽說了,就從各城步行而來,跟著耶穌。耶穌一下船,看見一大夥群眾,便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瑪14:13-21)(8月9日)

聖經:瑪14:22-33

釋經

22-23節:他私自上山祈禱去了

「22耶穌即刻催迫門徒上船,在他以先到對岸去;這其間,他遣散了群眾。23耶穌遣散了群眾以後,便私自上山祈禱去了。到了夜晚,他獨自一人在那裡。」

耶穌催迫(希臘文:enankasen)門徒上船,先到對岸去。門徒不是反叛,又不是愚勇,而是服從。他們在海上經歷的艱難不是他們自己造成的,而是源於他們依從耶穌的命令。有學者評論:「如果教會或個人因服從基督的命令而處於危險或絕望中,就無須害怕」。

「耶穌遣散了群眾以後」(23節)。在增餅奇蹟後(13-21節),耶穌與其留下來討好群眾,反而遣散了他們,並上山祈禱去了。祈禱……是他的傳教使命的中心。高山標誌著為耶穌是重要的時刻。他在較早前已嘗試獨處,但群眾打擾了他(14:13)。他現在找機會祈禱。瑪竇告訴我們,他是「私下」祈禱的,強調他獨自一人祈禱。

瑪竇只有在這裡和在革責瑪尼園(26:36),敘述耶穌祈禱。兩次都是艱難的時刻。在這裡,黑落德已對耶穌虎視眈眈(14:1-12)。在革責瑪尼,耶穌將準備接受死亡。

若6:15告訴我們,耶穌退避,因為群眾「強迫他,立他為王。」所以,他可能先打發門徒離開,好使他們不會被捲入群眾立他為王的事件中。

24-27節:放心!是我。不必害怕!

「24船已離岸幾里了,受著波浪的顛簸,因為吹的是逆風。25夜間四更時分,耶穌步行海上,朝著他們走來。26門徒看見他在海上行走,就驚駭說:「是個妖怪。」並且嚇得大叫起來。27耶穌立即向他們說道:「放心!是我。不必害怕!」

船已離岸幾里,即他們已差不多在海的中央。坐在小船上,離岸很遠,又遇到風浪,的確是令人驚慌的事,但不論是瑪竇或若望,都沒有告訴我們,門徒害怕風浪。然而,他們必定感到筋疲力盡,因為這是四更時分(希臘文:tetarte de phulake tes nuktos),即凌晨三時至六時,而門徒剛才離開群眾(在增餅奇蹟後),便立刻上船,再遇到風浪。他們不但一直醒著很多小時,而且在海中把水從船裡舀出,確是令人疲憊不堪的工作。

在聖經文學裡,海時常代表魔鬼勢力的住處。在默示錄,天主最終管治,而海也沒有了(21:1)。對海施以命令,這是天主的特權。舊約聖經描述天主步行海面,或為以色列民而在水中開闢道路(約9:8; 38:16;詠77:19;依43:16; 51:9-10;哈3:5),但從沒有一個人步行海面。藉著在海上行走,耶穌不但做了天主能做的事,而且以天主的聲音說:「是我」。

耶穌步行海上,朝著門徒走來。瑪竇確定耶穌就是厄瑪奴爾──天主與我們同在(1:23)──而這故事加強了那個角色。正如上文所指,在選寫本福音的時候,瑪竇的教會正受到迫害的風暴。這些基督徒沒有反抗,卻忠信地事奉天主。因此,門徒在海上的故事,正好反映出瑪竇的教會的情況。它持守一個恩許:在風暴中,耶穌朝著基督徒走來──風暴沒有佔上風──基督與我們一起,並救贖我們。

當門徒看見耶穌,便害怕起來。暴風雖然是危險的,卻是熟悉的。門徒知道在暴風中會發生什麼事,也知道如何保持船隻浮在海上。但他們對於有人步行海面則全不知曉,所以嚇得以為是妖怪。

耶穌用「放心!是我。不必害怕!」這三句話回應他們。

──耶穌的第一句話是「放心」(希臘文:tharseite)。在福音的其他地方,耶穌也用這句話來鼓勵癱子(9:2)和患了血漏病的女人(9:22)。

──第二句話是「是我」(希臘文:ego eimi,即「我是」)。這是天主的名字(出3:14)。在瑪竇的故事裡,『是我』這句話正好編排在兩幕劇的中間……先前約有九十個希臘字,接著又約有九十個希臘字。這句話也接近本福音的中央(廿八章裡的第十四章),並處理福音的核心問題──耶穌的身份。他是天主子(4:3,6; 8:29; 14:33; 26:63; 27:40,54)。他是厄瑪奴耳──天主與我們同在(1:23)。

──在本福音裡,天主用了第三句,即「不必害怕」(希臘文:me phobeisthe)來安慰若瑟(1:20),以及前往空墓的婦女(28:5,10)。耶穌用這句話來安慰正要前往傳教的十二門徒(10:26,28,31),也在顯聖容時安慰門徒(17:7)。

奧思定說:「載著門徒的船就是教會,正受到試探風暴吹得顛簸不停;至於逆風,就是教會的敵人魔鬼,不停地奮力阻止教會抵達安息。但是,更偉大的是,『祂為我們轉禱』」。這故事安慰瑪竇的教會,他們即使身處迫害中,也不必害怕,因為耶穌與他們在一起。當我們面對疾病、死亡、迫害或其他煩惱的時候,這句話也同樣給我們安慰。它準備我們面對逆境。逆境不是天主不悅的標記,順境也不是天主中悅的標記。財富不相等於天主的寵愛,貧窮也不相等於天主的不寵愛。疾病不是缺少信德的標記,健康也不是懷有信德的標記。耶穌說,天主「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5:45)。人生的風浪可以是祝福的途徑。當事情轉壞時,我們的心靈更能接納耶穌。一顆破碎的心常常是門,基督能夠藉此而進入我們之內。當我們面對煩惱時,祂來到我們中間,說:「放心!是我。不必害怕!」

28-31節:小信德的人哪!你為什麼懷疑?

「28伯多祿回答說:「主,如果是你,就叫我在水面上步行到你那裡罷!」29耶穌說:「來罷!」伯多祿遂從船上下來,走在水面上,往耶穌那裡去。30但他一見風勢很強,就害怕起來,並開始下沉,遂大叫說:「主,救我罷!」31耶穌立刻伸手拉住他,對他說:「小信德的人哪!你為什麼懷疑?」

這是唯一的福音敘述伯多祿與耶穌的故事:

──它一部份是伯多祿的故事。伯多祿是一個衝動的人,他的自發性與穩定並不配合。他好像跌在石裡的種子,很快便會萌芽,但亦很快凋謝。他在看清之前已跳下來,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危險,然後又感到躊躇。我們必須注意,伯多祿因看見復活的耶穌而改變。在耶穌復活後,伯多祿開始成為磐石,正如他的名字一樣。

──它一部份是一個試探天主的人的故事。伯多祿開始時說:「如果是你」,正是重複魔鬼的試探:「你若是天主子,就叫我在水面上步行到你那裡罷」(4:3,6)。門徒告訴師傅要做什麼。

──它一部份是一個向師傅請求准許的門徒的故事。伯多祿要求一個命令,並且在師傅命令後,立刻行動。

──它一部份是一個橋樑的故事,把26節驚慌的門徒的失望與32節值得尊敬的門徒的信德連接起來。

──這是瑪竇的教會的故事。這個教會感到害怕和混亂,嘗試在痛苦中掌握到某些東西。

──這是每個基督徒的故事。我們在懷疑與信德之間來回,有時集中於風暴,有時集中於耶穌。

對伯多祿而言,這是既軟弱又有力量的時刻。他懷疑,但願意相信。他害怕,但從船裡出來並走入風暴裡。他開始步行,但發覺自己因強風而分心。他開始下沉時,遂呼喊:「主,救我罷!」──甚至在害怕時也表達他的信德。

沒有福音告訴我們,伯多祿走得多遠,但是,當他猶豫時,他是十分接近耶穌的,以致耶穌能伸手拉住他。耶穌說:「小信德的人哪!你為什麼懷疑?」這是唯一的地方,耶穌向一個門徒說「小信德的人」,而不是向群眾說的。要注意,耶穌先拯救伯多祿,然後才責備他。

要注意,儘管耶穌因伯多祿的小信德而失望,但伯多祿行動時,比其他門徒懷著更大的信德──他正在學習。伯多祿在此是一個既有信德又缺乏信德的榜樣……他缺乏信德,是因為他不夠專注:他因強烈的風勢而分心。他的心越來越受到環境影響,而不是受到他對耶穌德能的信德所影響,所以,他再次充滿恐懼。

32-33節:船上的人便朝拜他

「32他們一上了船,風就停了。33船上的人便朝拜他說:你真是天主子。」

他們一上了船,風就停了。正如耶穌對海具有天主的德能,他也對風具有天主的德能。這個故事既然是比喻瑪竇的教會,所以,靜止的風就是應許,迫害紿終會停止的。

門徒朝拜耶穌,說:「你真是天主子。」耶穌位格的奧秘開始瀰漫。在本福音裡,我們聽到有聲音從天上(3:17)──從伯多祿的宣認(16:16)──以及藉著百夫長在十字架下(27:54)──宣告耶穌是天主子。耶穌的身份是本福音的一個重要的主題。

正如上文所述,本故事的結局跟馬爾谷福音的結局截然不同,在那裡,門徒最終仍是不明白,心裡還是遲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