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宴的比喻(Parable of the Wedding Feast)

瑪竇福音中婚宴的比喻不見於馬爾谷;路加14:15-24所有的與瑪竇22:1-14也不完全相同。路加與瑪竇是否為一個比喻,或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比喻,學者間尚沒有定論。看來,似乎是兩個不同的比喻。

瑪竇此處所記的,近日的學者,大都以為是由幾個比喻湊合而成的,因為其中所述的事,顯然有不甚相連的地方。至於是兩個或是三個,學者間意見不一。


以為是由兩個湊合而成的有以下理由:

瑪竇1-10節為婚宴的比喻;而11-13節為婚宴禮服的比喻;比喻與路加14:15-24所有的,多少有些相同;婚宴禮服比喻,只見於瑪竇。

瑪竇婚宴的比喻本與前兩比喻相連;但前章最後兩節,把它分開了。所以第一節開始就說:「耶穌又開口用比喻對他們說」「比喻」一詞,原文是多數,作者用多數,或許是暗示他所述的,不只是一個比喻,或者他含混的記述,就如谷12:1節所用的多數一樣。

瑪竇這個婚宴的比喻如前一個比喻一樣,是一個寓意的比喻。為此解釋時,不可盡作比喻解,因為其中尚含有一些「寓意」「天國好比……」如瑪18:23; 20:1所比的是兩者之間相類似之點。這位要為兒子辦喜事,擺婚宴的國王是天主;他的兒子是「默西亞」;婚宴是舊約所預示,要由默西亞建立的神國——聖教會。

舊約中除了天主與以民所立的盟約比作婚姻外,又把天主所要建立的神國,比做盛宴(依25:6);新約把這種思想直接貼合在耶穌身上,稱他為新郎(9:15;若3:29;弗5:22-33)。為此把耶穌所建立的神國,也比做婚宴。那加入這神國的人,就比做赴婚宴的人(默19:9)。在耶穌所設的婚宴或婚禮的比喻內,對新娘雖有暗示,卻不提及。

國王進來巡視坐席的客人,看見在那裡有一個沒有穿婚宴禮服的人,便對他說:朋友,你怎麼到這裡來,不穿婚宴禮服?

那人默然無語。國王遂對僕役說:你們捆起他的腳和手來,把他丟在外面的黑暗中:在那裡要有哀號和切齒。

瑪竇所說的國王兩次打發僕人請客赴宴。一般學者以為頭一批僕人是指眾先知,第二批僕人是指耶穌的門徒。他們已在民間宣傳福音,報告天主的國快來的喜訊,應悔改準備,進入天國(瑪10:5-8)。頭一批僕人來請時,客人們只推辭不願來;第二批僕人用主人的話去催他們赴席的時候,他們中有的仍不理,去幹自己的事;有的竟把僕人拿住侮辱殺害了。像這樣狂妄的敗類,國王如何能容忍他們存在?所以派兵消滅了他們。對不理的賓客,國王也置之不理;對公開反抗的,國王不能不理,就派兵消滅了他們。

耶穌所講的,是要在場聽他,向他提出質問的「議員」,明瞭他們所處的是怎樣可悲、可恨、可痛的境地。所以把自己所設的比喻,緊緊貼在他們和他們的祖先身上。婚宴的比喻既然要反映出猶太民族的歷史,就不能全按「字義」來解釋;有些地方是必須用「寓意」來解釋的。既是寓意,就不能全與事實相合:比如天下那裡有這樣沒良心的客,人家請他吃喜酒,他不理不去也就罷了,又何必要侮辱殘殺來請他的僕人?但猶太人之拒絕赴天國的婚宴,實在做出了類乎此的事。耶穌在前一個比喻內,暗示自己要被人謀害(瑪21:38,39);在這一個比喻內,他暗示猶太民族將要受的刑罰;但是,是否是指耶路撒冷的滅亡,卻看不出來。

不過,有些教父以為是暗示耶路撒冷的滅亡;若果如此,那麼比喻中的國王,就暗示羅馬帝王外斯帕仙(Vespasian)了。一些教父,在見耶路撒冷遭了浩劫以後,很容易聯想到耶穌這句話,就以為這話暗示耶路撒冷的滅亡。耶穌雖然對耶路撒冷的滅亡,已有預言在先(瑪12:41-44;24:1,2;谷13:1-4),但此處卻看不出他實有意暗示耶路撒冷的滅亡。

天國好比一個國王,為自己的兒子辦婚宴。他打發僕人去召被請的人來赴婚宴。

Published Date: 
Monday, October 21,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