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那時候,主另外選定了七十二人,派遣他們兩個兩個,在他前面,到他自己將要去的各城各地去。耶穌對他們說:「莊稼多,而工人少,所以......」(路10:1-12,17-20)(7月7日)

聖經:路10:1-12,17-20

釋經

1-4節:莊稼多而工人少

「1此後,主另外選定了七十二人,派遺他們兩個兩個地在他在前面(希臘文:pro prosopou autou),到他自己將要去的各城各地去。2他對他們說:「莊稼多而工人少,所以你們應當求莊稼的主人,派遺工人來,收割他的莊稼。3你們去吧!看,我派遣你們猶如羔羊往狼群中。4你們不要帶錢囊,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鞋;路上也不要向人請安。」

在9:1-6,耶穌派遣十二人傳教;現在他派遣七十二人。傳教使命的範圍不但擴展到更多參與者,而且收割的比也提出新的迫切性。

「此後,主另外選定了七十二人」(1節)。有些手抄本寫七十人等,有些則寫七十二人,我們不能決定那一版本是正確的。然而,重要的是,兩個數字都含有同一的意思:

──這數字幾乎肯定是指創10章,因為我們在那裡找到諾厄後裔衍生出來的外邦人國家的名單。在希伯來文,列出七十個國家,而在希臘文的七十賢士本則有七十二個。無論選了那一個,……數字是代表一個福傳者為一個國家。因此,在路加福音提及七十二人,所指的是接觸外邦人,這一點為隨後的宗徒大事錄是重要的──即使現時耶穌只派遣七十二人到猶太人或撒瑪黎雅人的地方。

──第二個舊約參考是戶11:16-25,梅瑟在此揀選七十位長老來協助他的工作。

「七十二人」聽來好像那十二人不是這次傳教使命的一份子。然而,耶穌後來對十二人說:「我以前派遣你們的時候,沒有帶錢囊、口袋及鞋,你們缺少了什麼沒有?」(22:35)。在那裡列出的三個物件──錢囊、口袋或鞋──與派遣七十二人時所提及的物件相符(10:4),而不是派遣十二人時所提及的物件(9:3)──是有點兒不確定的。最可能的是,那十二人不屬於七十二人中,但我們也無從肯定。

「派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在他在前面(希臘文:pro prosopou autou)」(1節)。我們在7:27及9:52也找到「前面」這短語。7:27談及派遣洗者若翰,而路加曾在早前提及過他的死亡(9:9)。正如若翰先前所做的,門徒現已被賦予走在耶穌前面、為他準備道路的角色。申19:15要求兩個見證人的口供,所以幾乎肯定為什麼耶穌派遣這些門徒兩個兩個。然而,兩個兩個地走也加強信心。單獨一個人很快會變得氣餒;夥伴則較容易堅持。

「莊稼多而工人少,所以,你們應當求莊稼的主人,派遺工人來,收割他的莊稼」(2節)。太早或太遲收割農作都會造成嚴重的損失。農夫辛勞了一年,都是為了準備收割,而必須及時收割,否則,結果是災難性的。考慮到迫切性,我們預料耶穌告訴那七十二人趕快開始收割。他會在第3節派遣他們,但他首先命令他們祈禱。門徒的工作之所以奏效,只因為祈禱鞏固了這工作。上主召叫並賦予那些被人需要的人權力,而正是上主的德能使成功變得可能。「工人少」我們必須祈求上主說服那些較不積極的人變得更積極──但我們也必須祈主提供教會的真正需要。耶穌警告會有壞的土壤,但他也應許好地會結出百倍的果實(8:4-15)。

「你們去吧!看,我派遣你們猶如羔羊往狼群中」(3節)。耶穌最近才預言他的死亡和復活(9:21-22, 44-45),並「決意面朝耶路撒冷走去」(9:51),在那裡將要受苦和死亡。他在撒瑪黎雅人的村落遭到拒絕(9:51-56)。他告訴他的門徒,他們要背著十字架,喪失性命(9:23-25)。現在,他警告他們,他派遣他們尤如羔羊往狼群中。在其他三部福音(瑪18:12;谷6:4;若10),耶穌談及牧人要保護羊群。但在路加福音,則沒有提出類似的保護。

「你們不要帶錢囊,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鞋;路上也不要向人請安」(4節)。耶穌在派遣十二人時,提出類似的指示(路9:3-5),但唯一是兩個名單共有的物件是口袋。兩個情況的要點是相同的。門徒要信任天主會供給他們的需要,並且不要被財物阻礙他們。耶穌不是叫門徒粗魯無禮,而是告訴他們不要被繁文縟節牽制。傳教使命是迫切的,並且要求他們專心一致,分心可能是很有害的。

5-6節:願這一家平安

「5不論進了那一家,先說:願這一家平安!6那裡如有和平之子,你們的平安就要停留在他身上;否則仍歸於你們。」

七十二人在路上不要因一般的禮節而分心(4節),但他們一到達時,就必須遵守禮貌。祝願平安是超越簡單的問候。這是實質的恩賜──天主的平安(戶6:26;依26:12;路1:79; 2:14;宗10:36;羅5:1)──是救恩的恩賜,祝福那些領受的人,並且當人拒絕時,會收回給施予者。拒絕所得的懲罰,就是失去平安──那七十二人不是要報復那些拒絕他們的人(參閱9:5,54-56)。

耶穌召叫七十二人施予平安,而無須先評估領受者是否值得,或推測領受者會否接納。一個人不應勉強給予默西亞的平安:這平安不會停留在沒有獲得欣賞的地方。但是,如果平安的確留在那裡,那麼,傳信者在某意義上,是在自己身上重現厄里亞的精神,即厄里亞在臨近結束其職務時,把他的角色傳給厄里叟(列下2:15)。

7-12節:天主的國已經臨近你們了

「7你們要住在那一家,吃喝他們所供給的,因為工人自當有他的工資;你們不可從這一家挪到那一家。8不論進了那座城,人若接納你們,給你們擺上什麼,你們就吃什麼。9要醫治城中的病人,並給他們說:天主國已經臨近你們了。10不論進了那座城,人如不接納你們,你們就出來,到街市上說:11連你們城中粘在我們腳上的塵土,我們也要給你們拂下來;但是你們當知道:天主的國已經臨近了。12我告訴你們:在那一日,索多瑪所受的懲罰,要比這座城容易忍受。」

「你們要住在那一家,吃喝他們所供給的,因為工人自當有他的工資」(7節)。一個謀私利的門徒會容易尋求更好的食物和住宿。耶穌命令這七十二人棄絕這種謀私利的行為,並集中於他們前來的目標。從一家挪到那一家,不但消耗他們的時間和精力,也冒犯了那些熱情款待卻遭他們拒絕的人。七十二人要敏於別人的感受,免得失去贏取他們投向基督的機會。本地的居民應款待這七十二人,因為門徒應得到人家的支持(參閱迦6:6;弟前5:18)。門徒可期望他們的需要得到解決,但不應期待奢華。

「給你們擺上什麼,你們就吃什麼」(8節)。目前,問題只是食物的質素,而非是否潔淨的食物,因為七十二人將在猶太人和撒瑪黎雅人中間工作,而這兩個民族都遵守類似的飲食法律。然而,在稍後的歲月,基督徒傳教士將前往鄰近外邦人的地方,而當地人不會遵守猶太人的飲食法律的,屆時,同一的原則將要應用──有效的見證門徒的個人感受更加重要(宗10章;羅14:13-23;格前8章)。

「要醫治城中的病人,並給他們說:天主國已經臨近你們了」(9節)。醫治病人是憐憫的行動,但也吸引人注意到一個訊息:天主的國已經臨近了。這種憐憫與宣講的結合──言與行──在今日仍是有力的見證。飢餓的人得到飽飢──無家可歸的人得到收容──病人得到治癒──受傷的人得到包紮──這些人會發覺自己被那個解決他們需要的人所吸引,也被那人的信仰吸引。重要的是,當我們服務時,要讓領受者知道,我們愛他們、服務他們,是因為我們愛耶穌,而耶穌又先愛了我們。否則,他們未能把他們領受的幫助,跟推動我們施予的基督連繫起來。那麼,我們便會失去更大的目標,即宣講天主。

「連你們城中粘在我們腳上的塵土,我們也要給你們拂下來;但是你們當知道:天主的國已經臨近了」(11節)。撒瑪黎雅人剛才拒絕耶穌(9:52-54),而耶穌準備門徒會遭到類似的待遇。如果門徒遭到拒絕,他們便會拂去腳上的塵土,作為斷絕關係的行動。按猶太人每經過外邦地方的時候,必須將腳上的土打拂乾淨,這是為表示同那些敬奉邪教的人避免發生什麼關係。宗徒對那些拒受福音的人,即便是猶太人,也應拿他們當作外邦人看待(宗13:51)。他們要公開做這個行動,聲明他們的理由,並再次宣講「天主的國已經臨近了。」這是警告,而非報復,其意向是皈依,而非傷害。那些目睹這行動的人會被說服聆聽他們。

這傳教活動跟我們通常在教會看見的傳教工作的形象相反。在這情況下,沒有持續提供好消息,沒有耐性對待懷疑的和頑抗的人,沒有等待反對者報復:這反而是一個頗令人害怕的緊迫性。「現在或永不。」有一個機會,……就好像在一艘正在下沉的船上履行拯救的使命。然而,「天主的國已經臨近了」這事實仍取決於聽眾接納或拒絕訊息。聽眾要為自己的回應負責任。對於拒絕的人,天主的應許變成了審判。

「我告訴你們:在那一日,索多瑪所受的懲罰,要比這座城容易忍受」(12節)。「在那一日」即在審判的日子,耶穌宣告:為那些不領受福音的居民所有的命運,比索多瑪(Sodom)和哈摩辣(Gomorrah)人所有的還悲慘(創19:24,25);這是說:拒絕福音大恩的罪過,比索多瑪和哈摩辣的淫亂罪惡還重,因為拒絕福音是反對光明的罪過(路12:10)。

17-20節:那七十二人歡喜地歸來

「17那七十二人歡喜地歸來,說:「主,因著你的名號,連惡魔都屈服於我們。」18耶穌向他們說:「我看見撒旦如同閃電一般自天跌下。19看,我已經授於你們權柄,使你們踐踏在蛇蠍上,並能制伏仇敵的一切勢力,沒有什麼能傷害你們。 20但是,你們不要因為魔鬼屈服於你們的這件事而喜歡,你們應當喜歡的,乃是因為你們的名字,已經登記在天上了。」

「那七十二人歡喜地歸來,說:『主,因著你的名號,連惡魔都屈服於我們。』」耶穌委任十二人時,賦予他們制伏魔鬼的力量(9:1),但當他委任七十二人時,卻沒有提及魔鬼。在先前的一章,門徒未能驅魔(9:40)。然而,我們現在知道,他們獲得制伏魔鬼的力量,並因這個新發現的力量而歡喜,甚至因先前的失敗而更覺美好。他們的勝利是來自他們奉了耶穌的名號。在宗徒大事錄,路加將繼續描寫門徒因耶穌之名而找到力量和權威(宗2:21; 3:6,16; 4:7-12,17-20; 10:43; 16:18)。

「耶穌向他們說:『我看見撒旦如同閃電一般自天跌下』」(18節)。「撒殫」是希臘文,把希伯來文一個用來形容天主與人類的大敵的詞彙音譯……它通常翻譯成希臘文時,會使用『魔鬼』一詞,但宗徒大事錄也採用『撒殫』。雖然依14:12可能指稱撒殫的原本墮落,但大多數參照都傾向把他未來的跌倒或失敗。

耶穌剛才採用依撒意亞的比喻來形容葛法翁的下降(15節;依14:1-27);同一的比喻也用來指撒殫,因為他在跌倒前也聲稱擁有榮華與權勢(參閱4:5-7;參閱依14:13)。對路加而言,依撒意亞比喻的部署是重要的,因為路加使葛法翁和撒殫反對天主的立場互相關連。聖經包括一些有關撒殫住在天上(約1:6; 2:1;匝3:1)、撒殫從天墮下(依14:12;若12:31;默12:7-9),以及撒殫的滅亡(希2:14)等參照。他在天上的位置賦予他勢力,而他被逐出天堂則代表他的失敗。

「看,我已經授於你們權柄,使你們踐踏在蛇蠍上,並能制伏仇敵的一切勢力,沒有什麼能傷害你們」(19節)。耶穌給予門徒制伏魔鬼的力量,在此用蛇蠍,即魔鬼的象徵來代表。

「但是,你們不要因為魔鬼屈服於你們的這件事而喜歡,你們應當喜歡的,乃是因為你們的名字,已經登記在天上了」(20節)。他們的名字登記在天上,這是一個比他們新發現制伏魔鬼的力量偉大得多的特權。門徒一直是一個細小的、被佔領的國家的公民,被迫給羅馬人納稅,被迫肩負羅馬士兵的擔子,被迫服從羅馬總督。現在,他們是天國的公民。他們制伏魔鬼的力量是歡欣的原因,但他們在天國的公民身份則是更大的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