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遂周遊四周各村施教去了。耶穌叫來十二門徒,開始派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出去,賜給他們制伏邪魔的權柄。囑咐他們在路上除了一根棍杖外,什麼也不要帶......」(谷6:6b-13)(7月15日)

聖經:谷 6:6b-13

釋經

6b-7:他叫來十二門徒

「6b遂周遊四周各村施教去了。7耶穌叫來十二門徒,開始派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出去(希臘文:apostellein),賜給他們制伏邪魔的權柄。」

「遂周遊四周各村施教去了」(6b)。他對於人們的拒絕處之泰然,他離開拒絕他的人們,並繼續在其他地方傳教。

「耶穌叫來十二門徒」(7a)。馬爾谷沒有告訴我們有一個較大的門徒(mathetai)團體,例如路10:1所提及的七十二門徒。在6:30,當他們向耶穌匯報的時候,馬爾谷將指稱這十二人為「宗徒」──這是馬爾谷在他寫的福音使用「宗徒」唯一的一次。

「開始派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出去(apostellein)」(7節)。「宗徒」一字源自apostellein,解作「派出。」

耶穌派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出去。這策略基於三個理由是有力的:

──同伴給予力量──「若一個跌倒了,另一個可扶起自己的同伴。哀哉孤獨者!他若跌倒了,沒有另一人扶起他來」(訓4:10)。同伴不但彼此保護免受肉身的危險,他們也提供愉快的友誼,並在困難的環境中彼此鼓勵。
──第二者提供可信性。申19:15要求兩個或三個見證的口供,才可定案,因為只有一個證人是可能出錯的。
──同伴培養責任感。當一個人有同伴的時候,較少機會屈從於誘惑。

「賜給他們制伏邪魔的權柄」(7節)。馬爾谷沒有提及施教這個耶穌傳教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對門徒而言,這次旅程所強調的是宣講(12節)、驅魔和治病(13節)。

8-11節:囑咐他們在路上什麼也不要帶

「8囑咐他們在路上除了一根棍杖外,什麼也不要帶:不要帶食物,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在腰帶裡帶銅錢(希臘文:chalkon);9卻要穿鞋,不要穿兩件內衣。10又對他們說:「你們無論在那裡,進了一家,就住在那裡,直到從那裡離去;11無論何處不接待你們,或不聽從你們,你們就從那裡出去,拂去你們腳下的塵土,作為反對他們的證據(希臘文:marturion)。」

「囑咐他們在路上……什麼也不要帶」(8節)。耶穌吩咐十二門徒除了棍杖和鞋外,什麼也不要帶──不要帶食物,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在腰帶裡帶銅錢,並只穿一件內衣。耶穌不但禁止無聊的物品,也禁止必須品。他的要求超越簡樸,而達致無所顧忌的信德。門徒在沒有充份準備的情況下進行,信任本地人的款待,但最重要的是,相任天主供給他們的需要。

這段經文與出谷紀有一些相似之處:

──耶穌給十二門徒的指示十分相似天主吩咐以民吃逾越節羔羊的指示:「你們應這樣吃:束著腰,腳上穿著鞋,手裏拿著棍杖」(出12:11)。
──門徒不要帶食物的要求使人想起天主給以民提出有關瑪納的指示。他們要信賴天主會供應日用的瑪納,每人每天只可收斂一「曷默耳」,而且不准將一些留到早晨(出16:16-19)。
──他們不要帶銅錢的要求,使我們想起以色列民的經驗,即他們準備旅途時偷取埃及人的金飾(3:22)。金子為裝飾約櫃是有用的,但這導致他們失敗,即人民遊說亞郎製造一頭金牛(出32章)。

馬爾谷大概想暗示門徒的傳教旅程將是參與耶穌開創的新出谷……十二人在途上無須帶備旅途的用品,因為他們將進入這天主的末世解放行動,而出谷的耶穌基督的天主將沿途支持他們。

「你們無論在那裡,進了一家,就住在那裡,直到從那裡離去」(10節)。要求門徒不要從一家走到另一家,是有兩個目的:首先,這防止門徒為了更舒適的住宿而離開某一家時,令到接待的主人感到尷尬。其次,這防止門徒為了身體的舒適而分心。

「拂去你們腳下的塵土,作為反對他們的證據」(11節)。猶太人從外邦人的地方回家時,會拂去外邦的塵土,作為潔淨和輕視的姿態。當門徒拂去不接待他們的村莊的塵土,他們就是宣告那地方是外邦的──宣告天主要審判那村莊──而他們無須承擔那村莊的責任。這姿態是警告這冒犯的村莊,並使門徒能自由地遷往更肥沃的土地。他們的責任是忠信地宣講──不是要成功。

12-13節:他們驅逐了許多魔鬼

「12他們就出去宣講,使人悔改,13並驅逐了許多魔鬼,且給許多病人傅油,治好了他們。」

門徒前往基督派遣他們要去的地方,也照基督的吩咐行事。他們不是偉大的人物,卻以基督之名完成了大事。正如洗者若翰(1:4)和耶穌(1:15)一樣,他們宣講悔改(12節)。正如耶穌一樣,他們驅逐魔鬼(1:25-26,34,39; 5:1-13)。正如耶穌一樣,他們治病,但沒有好像耶穌那樣,他們給人傅油。馬爾谷福音成書時,傅油已是教會經常的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