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期第六主日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正如父愛了我,同樣我也愛了你們;你們應存在我的愛內。如果你們遵守我的命令,便存在我的愛內,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若15:9-17)(5月6日)

聖經:若 15:9-17

釋經

9-11節:存在我的愛內

「9正如父愛了我,同樣我也愛了你們;你們應存在我的愛內。10如果你們遵守我的命令,便存在我的愛內,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而存在他的愛內一樣。11我對你們講論了這些事,為使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內,使你們喜樂圓滿無缺。」

若望福音從起初已強調父和子是一體的。「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聖言在起初就與天主同在。萬物是藉著他而造成的;凡受造的,沒有一樣不是由他而造成的」(1:1-3)。耶穌已說過:「我與父原是一體」(10:30)。在耶穌臨終前的大司祭祈禱,中他要為門徒祈禱,「使他們合而為一,正如我們一樣」(17:11,22)。

現在所強調的是愛。愛由父開始,並通過子而流溢給門徒(9節)。這依靠服從「如果你們遵守我的命令,便存在我的愛內,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而存在他的愛內一樣」(10節)。耶穌給我們提供服從的模範。他來是承行派遣他者的旨意(4:34;6:38; 8:29)。他遵守父的話(8:55)。為叫世界知道他愛父,並且父怎樣命令他,他就照樣去行(14:31)。父愛他,因為我捨掉他的性命:這是由父所接受的命令(10:17-18)。

父愛子(參閱3:35; 17:23),子服從地愛父(參閱10:17; 14:31);子愛他的門徒,而他們要愛他和服從他(參閱13:34;14:15,23);愛和服從子,其意思是被父所愛(參閱14:21,23; 17:23);被子所也暗示要彼此相愛(參閱13:34; 15:12,17);天主不但愛門徒,也愛世界,並為人類而賜下他的子(參閱3:16);但世上很多人愛黑暗而不承行天主的旨意(參閱3:19;14:24)。若望在他的首封書信中,進一步帶出愛的主題,並堅持門徒不可只用口舌,而要用行動和事實(參閱若一3:18),凡惱恨自己弟兄的,事實上是說明不愛天主(參閱3:15),因為愛是認識天主的標記(參閱4:7)。

現在,耶穌要求我們聽從父,正如他聽從父。成為門徒,存留在耶穌的愛中,其意思是「做」事,而那「行動」是由耶穌的命令決定的。忠信地服從的賞報,就是關係──存留在父之內,而子又存留在父內。

15章10節是在短短的時間內(也參閱14:15及14:23),耶穌第三次吩咐我們要聽命。然後耶穌說:「我對你們講論了這些事,為使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內,使你們喜樂圓滿無缺」(11節)。耶穌不是叫我們沉悶地、古板地服從,而是叫我們喜樂。耶穌的喜樂,是從一種完成工作的意義上而來的喜樂。這是富創意的喜樂,好像藝術家的喜樂一樣。它產生一種為新的創造而取之不竭的力量。這不是奢華的環境和規定的愛好所帶來空洞的喜樂──這樣的喜樂隨著事物變遷,很快便會消散。它反而是守紀律生活的喜樂,好像運動員經過克服挑戰而贏得比賽的後的歡欣。

12-13節:這是我的命令

「12這是我的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希臘文:agapate),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 13 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

在12節,10節的「命令」(眾數)收窄到一項命令──彼此相愛,如同耶穌愛了我們一樣。若望福音沒有好像瑪竇那樣,強調道德教訓。山中聖訓(瑪5-7章)包括很多特殊的教訓,是這裡沒有提及的。其中部份原因是,若望是一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風格,所強調的事物也是不同的。然而,耶穌愛的命令確實聚集所有法律和先知。凡愛的人,不需要禁止偷盜或殺人的命令,因為凡愛的人不會做那些事。奧思定反省這原則,說:「愛,並去做你願意的事。」

耶穌命令的愛(agape),主要不是代表一種感覺,也不是「喜歡」的同義字。愛,就是為另一人而成為,並為另一人而行動,即使要付出自己。愛情的至高行動,是為別人捨掉生命(13節)。

「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13節)。在這時候,門徒不明白耶穌將要為他的朋友而死。在耶穌復活後,他們最終明白這些話的意義。耶穌的愛要求他為自己的朋友而走向十字架。他提出要我們彼此相愛,如同他愛了我們一樣的命令(12節),也要求認真的犧牲。耶穌所提到的愛,是超越感受──這是行動的愛──付出的愛。

若一3:16闡明:「我們所以認識了愛,因為那一位為我們捨棄了自己的生命,我們也應當為弟兄們捨棄生命。」我們要注意若一3:16及若3:16也同樣強調:「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

較早前,多默對其他門徒說:「我們也去(耶路撒冷),同他一起死罷」(11:16),但是,多默顯然沒有犧牲的熱誠。伯多祿說:「主!為什麼現在我不能跟你去?我要為你捨掉我的性命」(13:37),但是,當那個時間來臨之際,伯多祿卻否認耶穌。

14-15節:不是僕人,而是朋友

「14你們如果實行我所命令你們的,你們就是我的朋友(希臘文:philoi)。 15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為僕人不知道他主人所做的事。我稱你們為朋友,因為凡由我父聽來的一切,我都顯示給你們了。」

在希臘文中,有三個字來形容愛情:

──Agape,關注別人福祉的愛。
──Philos,同伴的愛。
──Eros,浪漫的愛或性愛。

第四部福音交替地使用agape和phileo二字(參閱13:2及20:2;5:20及10:17),所以,當耶穌在此間提到朋友時,他確實是說「那些被愛的人」(參閱11:3,11有關拉匝祿的描寫)。把14:15及21跟15:14比較,暗示要作耶穌的朋友,與愛耶穌是同義的,因為二者都定義為遵守耶穌的命令。

耶穌說,「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15a)。較早前,他稱他們為門徒(8:31; 13:35; 15:8),而這是若望福音通常用在他們身上的名詞──但耶穌也暗示他們是他的僕人。他說:「誰若事奉我,就當跟隨我;如此,我在那裡,我的僕人也要在那裡」(12:26),而且「沒有僕人大過主人的,也沒有奉使的大過派遣他的」(13:16)。

作天主的僕人並不可恥。在聖經裡,被認為是天主的僕人的人物包括:梅瑟(申34:5)、若蘇厄(蘇24:29)、達味(詠89:20)、保祿(鐸1:1),以及雅各伯(雅1:1)。耶穌也作為僕人,給門徒洗腳(若13:13-16)。

但是,耶穌現在稱門徒為朋友,說:「僕人不知道他主人所做的事。我稱你們為朋友,因為凡由我父聽來的一切,我都顯示給你們了」(15b)。主人給僕人命令,但朋友與朋友溝通,分享知識,並投入更深的層次。僕人與朋友之間的明顯分別,就是那及至後者的信心。至於完美的友誼,自遠古以來已分享所有秘密,既由上至下也由下至上。在若望福音的序言(1:1-18),若望指稱耶穌為聖言。言是溝通的途徑。基督來到世上,取了人的形狀,是為了給我們清楚啟示天主和天主的想法。他是成了血肉的天主,使我們夠看到天主的真像。他「由父聽來的一切,都顯示給我們」(15b)。這種開放是朋友的特質。

這份友誼是依照門徒的服從而定──「你們如果實行我所命令你們的,你們就是我的朋友」(14節)。耶穌與門徒不是平等的,而他們的友誼不是民主。耶穌發出命令的絕對權利絲毫沒有減少,但他盡力把他的動機、計劃、目標告知他的朋友。在過去,天主的盟約子民不完全知悉天主的救恩計劃。護慰者將完成那跟基督的位格和工程息息相關的啟示(14:26; 16:12-15)。

在此,耶穌的話按當時的語言運用更意味深長。在羅馬朝廷,「君王之友」所指的是皇帝最親密的顧問。這些人在任何時間都可接近君王,甚至在黎明之際也能走進帝王的臥室。君王在接見文武百官和政要之前,先與這些朋友談論。

16-17節:去結果實

「16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並派(希臘文:etheka)你們去結果實,去結常存的果實;如此,你們因我的名無論向父求什麼,他必賜給你們。17這就是我命令你們的:你們應該彼此相愛。」

「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16a)。辣彼指導學生準備成為辣彼,而可能成為辣彼的學生則找辣彼作他們的導師。越偉大的辣彼,越多學生尋求他的幫助。然而,耶穌告訴他的門徒,是他揀選了他們。

師承一位偉大的辣彼是很大的榮譽,所以,我們會假設耶穌揀選了最聰明和最好的人,但我們是錯的。這些門徒幾乎未能合資格來學習得快。福音反而把他們表為遲鈍──信德薄弱──有時否認──有時懷疑。少數人,例如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將成為卓越的,但是,甚至他們也時常離題。大多數人仍會是模糊的。其中一人更會負賣耶穌。

我們懷疑耶穌揀選這群十分平凡的門徒時,究竟在想什麼。然而,初期教會的成長顯示出耶穌揀選得很好──或者他賦予權力得很好。這些門徒將做偉大的事,不是因為他們是偉大的,而是因為賦予他們權力的那一位是偉大的。

「並派(etheka,源自tithemi)你們去結果實,去結常存的果實」(16b)。耶穌正是在13節使用tithemi這個動詞來講論他要捨掉自己的性命。在宗13:47,保祿用這個動詞來談及天主立巴爾納伯作為外邦人的光明。保祿將在弟前1:12再次用這動詞來表達他感謝基督派定他服役。Tithemi使人想起任命,即一個人準備履行特別的職務。這任命的目的,不是表揚獲任命的人,儘管其中也許涉及榮譽。任命的目的是一個使命──完成工作──結出果實。至關重要的是……明白到選拔不是關乎特權而是目的。

在16b,耶穌表示,他派門徒「去結果實。」耶穌沒有指明是什麼果實,但門徒是被派遣去結天主賦予他們的果實。「常存的果實」(16b)。基督派門徒去結常存的──永恆的──永遠的──果實。

「如此,你們因我的名無論向父求什麼,他必賜給你們」(16c)。較早前,耶穌說:「你們如果住在我內,而我的話也存在你們內,如此,你們願意什麼,求罷!必給你們成就」(7節)。存在基督的內的人──與子合而為一,正如子與父合而為一──變得如此準備好接納天主的旨意;那人因基督之名無論求什麼,天主將賜給他。因此,基督正是委命全心事奉的人(16節)。

「這就是我命令你們的:你們應該彼此相愛」(17節)。這幾乎是重申12節,但有一個有趣的轉折。在12節,耶穌命令我們去愛,但在17節,他表示這些命令使我們能夠彼此相愛。這是怎麼樣的?

這裡有一種互補的效果。父愛子,而子愛我們,並邀請我們存在他的愛內(9節)。當我們遵守他的命令,就是存在他的愛內(10節),而我們經驗圓滿的喜樂(11節)。這份喜樂充滿我們的心靈,驅除任何可能妨礙我們愛近人的惡毒情緒。認識到這位近人也是天父的子女,因而是我們的兄弟姊妹,這亦有助我們去愛。因此,天主的愛、耶穌的愛、我們的愛、我們存在基督之內,以及我們遵守命令,都改變我們,使我們能夠去愛那些不完美的靈魂,這便是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