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

「天國又如一個要遠行的人,將自己的僕人叫來,把財產托付給他們:按照他們的才能,一個給了五個『塔冷通』,一個給了兩個,一個給了一個;然後動身走了......」(瑪25:14-30)(11月19日)

聖經:瑪 25:14-30

釋經

14-15節:按照他們的才能

「14天國又如一個要遠行的人,將自己的僕人(希臘文:doulos)叫來,把財產托付給他們: 15按照他們的才能(希臘文:dunamis),一個給了五個『塔冷通』,一個給了兩個,一個給了一個;然後動身走了。」

「一個要遠行的人」(14節)。要謹記:

──耶穌現在準備死亡──在回歸天父的路上。受難的故事由下一章開始,就是公議會密謀殺害耶穌(26:1-5),以及他在伯達尼的晚宴上被傅油(26:6-13)。
──這個比喻是深入在耶穌的末世言論,即他敦促人要準備他的再來。
──瑪竇撰寫本福音時,是在第一世紀後期。當時的教會正在奮力面對基督再來的遲延。這比喻提醒瑪竇的教會(和我們),他們(我們)獲得耶穌基督的福音這偉大的寶藏,而在基督再來時,要對於如何保管這福音負責任。

「把財產托付給他們」(14節)。主人叫來三個僕人,把財產托付給他們:第一給了五個塔冷通,第二個給了兩個,第三個給了一個──「按照他們的才能」(15節)。

我們應注意他如何看待他的僕人:

──雖然他可以指示每一個僕人如何運用他的金錢,他卻顯示莫大的信任,讓他們利用所出現的機會。
──他待三人為個體,按照每人的才能分配資源。他既沒有給予瑣碎的責任給最能幹的僕人,從而侮辱對方,也沒有把難以負擔的任務交給能力最低的僕人。
──「然後動身走了」(15節)。正如每個主管或父母知道,動身走是最難的一步,而這要求最大的信任。

「一個給了五個『塔冷通』,一個給了兩個,一個給了一個」(15節)。學者就塔冷通的價值有不同的意見。一個塔冷通首先是重量──「是猶太制度中最重的單位。塔冷通用來量度金(撒下12:30)、銀(列上20:39)、鐵(編上29:7)、銅(出38:29),以及其他很多用品。」

最後,塔冷通是解作一筆金錢──大概是六千德納。在傭工的比喻中,我們知道一個德納相等於一個普通工人的一天工資(20:2)。因此,六千德納代表工人的一千個工人週(十九年左右)。即使那只領了一個塔冷通的僕人,他所得的都是可觀的款項,而那領了五個塔冷通的,就是相等於幾個人一生的工資。

16-18節:但是,那領了一個的

「16 那領了五個「塔冷通」的,立刻(希臘文:eutheos)去用來營業(希臘文:ergasato),另外賺了(希臘文:ekerdesen)五個。17 同樣,那領了兩個的,也賺了另外兩個。18 但是,那領了一個的,卻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藏了。」

「那領了五個「塔冷通」的,立刻(eutheos)去」(16節)。在此有一種熱誠的意義。這僕人因受託管如此大筆財富而振奮,他要做一些積極的事來證明自己。他用他的五個塔冷通來經營,並另外賺了五個。

「用來營業,另外賺了(ekerdesen)五個」(16節)。希臘文ekerdesen一字源自kerdaino(獲得,賺取),是瑪竇福音在較早前用來談論「賺得」一個有罪的基督徒(18:15)。我們適宜把這比喻視為強調宣講福音,好能賺取人認識基督,或賺回一個迷途的門徒。耶穌告訴我們,未能這樣做──把燈放在斗底下──是絕對不合情理的。

「同樣,那領了兩個的,也賺了另外兩個」(17節)。那領了兩個塔冷通的僕人,好像先前的那個僕人一樣,熱誠地回應,採取主動,立刻去工作,賺了另外兩個。他跟第一個僕人一樣,賺取百份之一百的回報。

「但是,那領了一個的,卻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藏了」(18節)。然而,那領了一個塔冷通的僕人,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藏了──這是保管錢財的一個可接受的方法。根據辣彼的法律,如果人把錢財埋在一處隱密的地方,他就無須為金錢的損失負責。

我們要注意用來描述首兩個僕人第三個僕人的動詞:

──領了五個和兩個塔冷通的僕人「立刻去」,而那領了一個的僕人卻「去。」
──領了五個和兩個塔冷通的僕人用了交託給他們的金錢來「營業」,而那領了一個的僕人卻「掘開地。」
──領了五個和兩個塔冷通的僕人「賺了」額外的塔冷通,而那領了一個的僕人卻把主人的銀子「藏了。」

用來描述那領了五個和兩個塔冷通的僕人的動詞是前進的(「立刻去」──「營業」──「賺了」),而用來形容那領了一個塔冷通的僕人的動詞,則是倒退的(「去」──「掘開地」──「藏了」)。這分別反映兩種對主人截然不同的看法。主人的信任給予首兩個僕人勇敢;他們意識到主人給予他們機會。他們對主人的信任反映出主人給他們的信任。但是,正如我們在24-25節所看到的,那領了一個塔冷通的僕人卻對主人有不同的看法。

19-23節:過了多時

「19過了多時,僕人的主人(希臘文:kyrios)回來了,便與他們算賬。 20那領了五個『塔冷通』的上前來,呈上另外五個『塔冷通』說:主啊!你曾交給我五個『塔冷通』,看,我賺了另外五個『塔冷通』。21 主人對他說:好!善良忠信的僕人,你既在少許事上忠信,我必委派你管理許多大事:進入你主人的福樂罷! 22那領了兩個『塔冷通』的也前來說:主啊!你曾交給我兩個「塔冷通,」看,我賺了另外兩個『塔冷通』。23 主人對他說:好!善良忠信的僕人!你既在少許事上忠信,我必委派你管理許多大事:進入你主人的福樂罷!」

「過了多時」(19節)。這個比喻的隱潛在主題已在開端提出;主人(人子)的不在,以及僕人(門徒)在此期間的責任。「過了多時。」當耶穌首次說這些話時,猶太人想起主的日子──天主拯救義人和懲罰不義的人的日子──「上主的日子實在偉大,極其可怕」(岳2:11)──在這一天,「目空一切的人必被抑制,性情高傲的人必被屈服:在那一日,唯有上主受尊崇」(依2:11)──在那一天,天主要「使人苦惱……因為他們得罪了上主」(索1:17)──的遲延。「儘管預言所強調的是審判,但也有安慰的語調,指出天主看顧以色列(匝12-14)。因此,信友,尤其是受壓迫的信友,等待上主日子的來臨,他們的案件得到伸冤。

然而,瑪竇意識到基督再來的遲延,而他在書寫耶穌的說話時想起這情況。他和教會的其他成員已等待基督再來很久──這是我們繼續等待的事。然而,在比喻裡,主人確實回來了,並與他們算賬。這個比喻提出一個應許:耶穌不會永遠遲延的,他要回來賞報忠信的人。在這比喻中,當然亦有相稱的警告:耶穌將懲罰不忠信的人。

「僕人的主人(希臘文:kyrios)回來了,便與他們算賬」(19節)。Kyrios可以譯成「主」──在福音的語境下,當這稱呼應用在耶穌身上時,具有基督論的意義。

「好!善良忠信的僕人,你既在少許事上忠信,我必委派你管理許多大事:進入你主人的福樂罷」(21, 23節)。

主人──主以四種方法來獎賞那分別領了五個和兩個塔冷通的僕人:

──首先,他一致對待每個僕人,儘管一個賺了五個,另一個只賺了兩個。他對這兩個僕人的的稱讚是完全相同的(21, 23節)。雖然其中一個僕人比另一個賺得更多,但他們的利潤也跟他們所得的成正比例。主人顯然不是善於計算的人,為數目字所著迷。我們可以肯定,他將慷慨對待所有盡自己能力的人。
──第二,他宣佈他們是「善良忠信的。」儘管這看來是小事,但我們可以預料,這些僕人必定深深地謹記這些話,也許終生都會記得。出自一位備受敬仰的人口中的稱讚,比其他東西更好。
──第三,他給予他們更大的責任。我們可能寧願他讓他們退休,但是,他反而增加他們的工作量。成為基督的門徒,其目標不是退休,而是服務。基督徒從不退下來,不再關心別人。這愛的職務不是負擔,卻有潛力帶來喜樂。
──第四,「進入你主人的福樂罷!」這可能帶領我們超越比喻的背景……進入基督徒對默西亞勝利之宴的期待。

在「少許事」和「許多大事」(21, 23節)之間含有一種諷刺的意義,因為一個塔冷通已是一筆巨款,而五個塔冷通更是幾乎不能想像的巨額。但事實上,耶穌是把我們能夠向天主奉獻的少許讚頌,跟他在末日時賜給我們的偉大祝福作對比。

24-28節:可惡懶惰的僕人!

「24 隨後,那領了一個『塔冷通』的也前來說:主啊!我原知道你是個刻薄(希臘文:skleros)的人,在你沒有下種的地方收割,在你沒有散布的地方聚斂。25 因為我害怕,所以我去把你的『塔冷通』藏在地下;看,你的仍還給你。26 主人回答說:可惡懶惰的僕人!你既知道:我在沒有下種的地方收割,在沒有散布的地方聚斂;27 那麼,你就該把我的銀子,交給錢莊裡的人,待我回來時,把我連本帶利取回。28 所以,你們把這個『塔冷通』從他手中奪過來,給那有了十個『塔冷通』的。」

儘管我們樂於聽到主人慷慨對待領了五個和兩個塔冷通的僕人,但這個比喻確實顯示那領了一個塔冷通的僕人的行為,以及主人對這行為的反應。

「主啊!我原知道你是個刻薄的人,在你沒有下種的地方收割,在你沒有散布的地方聚斂」(24節)。那領了一個塔冷通的僕人以辯護的、防衛的語氣向主人講話,顯然他知道自己的失敗。他希望能藉著解釋而避開主人的懲罰。他表示知道主人是個刻薄的人,在沒有下種的地方收割。這使我們感到驚訝,因為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顯示出主人是慷慨的。他把財產交託給他的僕人,給予他們很大的自由度來使用。他稱讚和獎勵首兩個僕人。我們懷疑這領了一個塔冷通的僕人為什麼覺得主人是刻薄的。

「可惡懶惰的僕人」(26節)。但是,我們即將看到主人刻薄的一面。領了一個塔冷通的僕人正確評估主人會作出刻薄的判斷。在這情況下,主人稱他為「可惡懶惰的,」引用僕人的說話(「你既知道:我在沒有下種的地方收割」)來宣判他的不是。

「那麼,你就該把我的銀子,交給錢莊裡的人,待我回來時,把我連本帶利取回」(27節)。主人給予每一個僕人一筆可觀的金錢和難得的機會。首兩個僕人運用這筆錢,並賺取雙倍的回報。儘管他們善用了自己的機會,但也要冒著風險。如果他們不是信任主人,便不會如此勇敢地行動。如果他們相信主人會懲罰他們的每一個錯誤,他們也不會感到可自由地行動。他們滿懷信心地行動,不僅對自己,也對他們的主人充滿信心。

然而,那領了一個塔冷通的僕人卻懷著恐懼。他毫不喜愛主人,只關心自己的安全,也沒有渴望好好地事奉主人。他把塔冷通藏在地下,假設這樣會保護他免受批評。畢竟,辣彼稱,把金錢藏在地下,便是終止一個人的責任。

主人把那個塔冷通從他手中奪過來,並把他「丟在外面的黑暗中,在那裡必有哀號和切齒」(30節)。

29-30節:凡是有的,還要給他,叫他富裕

「29 因為凡是有的,還要給他,叫他富裕;那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由他手中奪去。30 至於這無用的僕人,你們把他丟在外面的黑暗中,在那裡必有哀號和切齒。

「因為凡是有的,還要給他,叫他富裕;那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由他手中奪去」(29節)。我們應該小心,不要把這句話理解為「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在所有福音裡,耶穌表現出他關注窮人,尤其見於公審判的言論(25:31-46)。在那裡,他稱讚某些人,也譴責某些人;其分界線在於他們有沒有給飢餓者吃的,給口渴者喝的,收留作客的人,給赤身露體者穿的,探望患病的和在監裡的人。所以,如果說耶穌支持一套「富者愈富」的神學,這是不可思議的。在29節,耶穌是給三個僕人的故事作總結。他的要點並非在於其中一人是窮的,因為即使是一個塔冷通,都是一筆可觀的金錢。他所強調的,反而是其中兩人(「凡是有的」)是忠信的和多產的,第三個(「那沒有的」)並非如此。

「至於這無用的僕人,你們把他丟在外面的黑暗中」(30節)。主人雖然是慷慨的人,卻沒有慷慨對待這懶惰的僕人。雖然他給予這僕人的金錢比較其餘兩人的為少,但畢竟是一筆財富。那僕人本來可以利用這筆錢,但由於害怕和自私而沒有善用。因此,主人把那筆錢從他手中奪過來,並把他丟在外面的黑暗中。諷刺的是,這個僕人只關心自己的安全,卻因為他連小小的風險也不願意冒,或連小小的努力也不願意付出,結果是失掉他的安全。運用的恩寵充盈,埋藏的恩寵卻一事無成。正如耶穌在較早前說過的:「誰獲得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誰為我的緣故,喪失了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10:39)。

「在那裡必有哀號和切齒」(30節)。這是本福音的標準公式,耶穌經常用來形容那些獲得嚴厲審判的人的命運(8:12; 13:42; 22:13; 24:51)。

對瑪竇來說,這裡所強調的,就是敢於公開表達福音的風險,(門徒)是否把福音收藏在安全的環境,抑或讓福音在各民族中散播。我們所領受的福音,是一位甚至賜下自己聖子來救贖人類的天主的福音。天主期望我們善用自己的機會──不論是大或小的機會──勇敢地宣講福音,甚至在面對危險的時候。

這段經文解釋人有一天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我們可能不知道確實的時間,但算賬是肯定的。